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年轻人“打卡”博物馆找年味儿

发稿时间:2025-02-10 10:18: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近日,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推出的《新春走基层·新年说“新”》系列短视频中,记者化身“探馆博主”,在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走进多个“春节主题展”馆,探访在“博物馆里过大年”的年轻人如何体验并爱上博物馆里热闹的年俗风情。

  “看春节展需要提前预约抢票,进门排长队,有种过年赶集的感觉。”95后姑娘张雯是逛展爱好者,春节前夕她特意来“打卡”中国工艺美术馆春节主题展。为了体现观展的仪式感,张雯精心挑选了有“龙纹”的新中式服装,和会摄影的朋友相约一起逛。

  展会门前排起长龙,张雯认为这和春节申遗成功有关,“我也是看到春节申遗成功的消息,想着今年春节一定要逛一次春节主题展”。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4.0%的受访者认为春节申遗成功可以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选择在春节期间来北京游玩的李萍萍和李京艳表示,春节主题展览给人一种喜迎新春的感觉,过年的气氛更热烈、喜庆。在她们看来,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颖过年形式更能吸引年轻人。

  在展馆中,游客不仅能看到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还能参加拓印、剪纸等非遗互动体验项目。春节期间,90后妈妈王曼带着孩子参与非遗互动体验时,看到展厅中央巨大的彩饰龙船灯、高耸的冲天模拟火堆、创意电子烟花秀,孩子非常兴奋。王曼认为,“孩子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中国春节传统风俗文化,能更珍惜宝贵的传统文化”。

  10后常峻睿被展馆内琳琅满目的摊位吸引驻足。他认为,逛展的魅力就在于,无论齐风鲁韵、晋善晋美、天府根脉,还是诗画浙江、沪上风华,天南海北的春节年俗特色都汇聚在一个展览里,让人“大饱眼福”。

  颜色丰富、种类繁多的“花馍面塑”展台给常峻睿留下深刻印象:“没想到花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的工艺特别精巧,既好看,还能成为年夜饭的佳肴,非常实用。”

  在常峻睿心中,最宝贵的春节年俗是“年夜饭”,“和家人朋友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聊天,感觉特别幸福”。

  逛展的人群中,有不少结伴而来的友人、情侣,博物馆作为“约会地”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场所。“逛展中大家找到自己的乐趣,感受文化的力量,还能彼此交流、互鉴,很有收获。”张雯和朋友多次参观非遗展览,还去北京南池子美术馆感受园林艺术,闲暇之余与朋友约“馆”成为她的生活方式之一。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教师郜建华表示,当前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一些年轻人相约在博物馆过大年,不但可以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有效展示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弘扬春节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也可以让年轻人在博物馆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激发年轻人对春节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张雯期待更多的博物馆能推陈出新,“以后不只春节,日常也多举办一些能互动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趣味活动与展览”。

  实习生 陈帅羽 齐若伽 李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戴月婷 杨奕钊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2月10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