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现酿现喝”中国味啤酒
发稿时间:2025-04-11 09:37: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4月9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训基地里,一堂《发酵工程》实践课正在进行。教室里,阵阵麦芽香气与啤酒花的清新气息交织弥漫。“泡沫入口细腻,口感柔和,浓郁的麦芽香中略带微苦,然后慢慢回甘有明显的桑葚果香。”轻晃酒杯,该校食品学院学生常丽静细品着自己参与酿造的“国潮”啤酒。
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不同原料的作用。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该校食品学院刘海泉教授的这堂课,以“现酿现喝”的沉浸式体验,让千年发酵智慧在现代实验室中焕发新生。
“人类利用发酵技术的历史悠久。进入近代社会,传统发酵技术发展为现代发酵工程,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刘海泉从面包、腐乳、泡菜说起,为同学们串联起发酵工程的文明脉络,“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精酿啤酒的酿造技术。每一滴精酿啤酒都是微生物与人类智慧的对话”。
值得注意的是,刘海泉特别注重把精酿啤酒玩出“中国味”,他鼓励学生们尝试创造“东方风味”精酿。“今天我们试试用本土食材重构啤酒风味图谱。在这个旋沉步骤,我们可以把桑葚汁加入,增添啤酒的果香。”在刘海泉的指导下,1.5 L(容量)的纯桑葚汁倒入,染紫了发酵罐,酒香伴随果香清新可人。
刚刚酿出来的新鲜啤酒。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除了桑葚啤酒,刘海泉还和团队开发了橙皮精酿啤酒、红枣精酿啤酒等,新款黑米精酿啤酒也在研发过程中。有同学提出酿造桂花风味啤酒,试图复刻秋日园林的芬芳,还有同学想把花椒、鱼腥草等香料置入啤酒,挑战味蕾的边界。
“把酒言欢学知识,这样的课我保证不迟到!”打了一杯精酿啤酒,武亦文同学笑着说,还得配点花生米。在这节课上,书本里的参数化作传感器上跳动的数字,更加可感可知。
老师与同学们一起筛选食材。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据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上海海洋大学)实训基地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备鱼粉(宠物食品)、鱼油、“胶原蛋白”生产线、鱼糜及其制品、啤酒、焙烤、感官等设备产线与实验室,可实现从原料到产品的过程转化,理论有效结合实际,达到教学示范效果。
“希望Z世代用本土食材讲述中国故事!”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党委书记李柏林特别鼓励同学们走进生产线,动手尝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新一代海大食品人对中国风味的创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