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这份匠心” 练就“独门绝技”——五位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代表讲述创新奋斗故事
发稿时间:2025-05-14 09:37: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刘 坤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强的特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力军。
如何练就“独门绝技”,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故事?5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代表围绕“走专精特新之路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在过去15年时间里,我一直专注一项使命,就是为中国机床装备上自主研发的刀库。”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说,刀库是工业刀具的仓储中心。当一台数控机床面临复杂的加工任务时,刀库能够将手动换刀转化为快速精准自动换刀。
陈亮介绍,多年来,他们专注于产品技术创新,突破了刀库重要零件加工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难题,并长期与各大类高校院所保持合作关系,持续提升科技研发及创新能力。在攻坚链式刀库技术时,他们通过183次不间断试验,终于取得了重要突破。“当时,团队里的老师傅激动得像个孩子。”陈亮说。
有人问:“为何如此执着?”陈亮答:“总要有人来守住这份匠心。”
长期从事通信领域基础电子陶瓷材料开发和产业化研究工作的浙江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童建喜介绍,2006年博士毕业后,他扎根企业研发一线,成功开发出10余款陶瓷材料。这些陶瓷材料均在5G通信、网络通信以及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实现了大批量应用。
童建喜认为,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学习和借鉴,在充分消化吸收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技术创新。在工作方向、技术路径等框架上先做好规划,再开展细节攻关。要依靠团队,发挥集体的智慧。
“我们的‘绝活’就是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出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药品。”广东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临床运营资深总监夏梦莹说,在肿瘤治疗方面,他们研发的新一代双抗药物,可同时作用于两个疾病关键靶点,这就意味着同时有两个途径去攻克肿瘤细胞建立的“保护伞”,从而提升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夏梦莹介绍,目前,公司研发上市的两款用于治疗胃癌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的创新药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执着创新,追求极致。
从芯片行业“跨界”进入新型储能行业的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葛群介绍,结合我国的应用场景、资源禀赋、供应链情况、制造业基础,客观分析后,他们发现“锌铁液流电池”技术能有效降低成本。经过自主研发,2024年公司投建了高度自动化、智能产线。目前,他们通过创新技术研发,以及管控产线、管理供应链等,进一步降低了储能成本。
“我坚信‘绿色低碳’是一条正确之路,希望用我们的技术突破,让未来新能源以更低的价格、更高效的方式,为人类的生活生产提供强大支撑。”葛群说。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热工程部卫星总装工艺工程师杨兴德介绍,他主要负责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总装工艺工作,这种卫星能穿云透雾,进行全方位观测,在国土监测、应急救灾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杨兴德表示,每颗卫星有不同的外形、不同的载荷,各种参数各不相同,要实现星箭顺利分离、卫星正常工作,就需要严谨细致处理好每一处细节,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我参与的多颗卫星,突破实现了‘国内首颗’。每当我仰望星空时,知道自己亲手打造的卫星正服务于国土监测、减灾救灾等,职业自豪感就油然而生。”杨兴德说。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4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