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灵活度高 可长期发展 Z世代拥抱新职业

发稿时间:2025-05-21 10:20: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解忧师、心理咨询师、陪诊师、试吃员、调香师、球鞋鉴定师、游戏主播、AI训练师、数据标注员——这些新职业已成为备受Z世代关注的新职业方向。

  随着数字经济与社会需求的演变,新兴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深刻影响着Z世代。

  对兼容爱好的工作更热衷

  追求个性化和独特的体验,希望通过工作探索世界的多样性,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确幸——Z世代对新职业的兴趣呈现出多元化态度。Just So Soul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Z世代新职业洞察报告》显示,在各大新职业类目中,“心理健康与情感陪伴类”(如解忧师、心理咨询师、陪诊师等)以高达40.0%的兴趣度拔得头筹。这不仅是Z世代重视情绪价值、追求内心平衡的直接体现,更意味着提供情绪支持和精神慰藉的“情感劳动”,正被视为一种有价值、值得投入的新兴职业方向。收入方面,受访者中投身“情感劳动”的Z世代,已有12%的年轻人获得超过1万的总收入,5%的人总收入超过5万。年轻人正用自己的创造力,完成从“情感价值”到“经济价值”的换算。

  伴随球鞋文化兴起的新职业球鞋鉴定师,已从“神秘职业”成为交易平台的稳定招聘的新职业。数年前,国内球鞋鉴定起源于虎扑装备区,现已遍布各大电商购物交易以及鉴定平台。这一职业首先要求热爱球鞋文化,阅鞋无数拥有足够经验,同时要能够对鉴定结果负责,在圈内拥有优秀口碑。不过,经验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大型鉴定平台还会安排材料学、光学方面的专家,通过专业领域知识的应用,共同完成鉴定。

  球鞋鉴定师正是“体验经济类”职业中的代表,这类职业中常见的还有试吃员、调香师等,同样受到Z世代的喜爱。如试吃员不仅能够品尝各种美食,还能分享自己的味蕾体验;调香师则通过创造独特的香氛,触动人们的感官和情感。

  此外,包括电竞选手、主播等在内的“游戏与电竞类”职业紧随“心理健康与情感陪伴类”以及“体验经济类”职业,位列第三。这些新职业的兴起,表明工作的趣味性以及是否能将个人爱好融入工作,是吸引Z世代的重要因素。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功能性岗位,而是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更多元、更个性化的体验。

  自由度重新定义新职业

  年轻人感兴趣的新职业中,还包括数据科学类,如AI训练师、数据标注员、区块链工程师等;生活服务类包括收纳师、家政规划师、宠物殡葬师等;内容创作类如撰稿人、视频博主、剧本杀编剧等,以及个性化服务类,包括私人旅行定制师、婚礼策划等。

  此外,选品师、电商主播、跨境买手等电商与供应链类职业,以及与绿色经济、职业与资产规划等领域相关的职业均是当前热门。

  通过上述职业可看出,自由度的差异,是新职业与传统职业的最大区别。这一代年轻人渴望摆脱传统职场的束缚,追求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的节奏下工作,充分发挥创造力,同时享受生活的平衡。

  在新职业的各项吸引力要素排行中,“时间自由”、“创意自由”、“地点自由”都占有重要位置。这表明Z世代渴望打破传统职业中的时空限制,追求自主安排工作节奏与地点的模式,新职业为他们提供“重新定义工作场所”的可能。除了时空的自由,年轻人也需要创意的自由,他们不仅要“工作”,更要在工作中融入热爱、挥洒创意,实现自我价值,这与传统观念中“仅为谋生而工作”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对自由职业的向往,反映了Z世代不再将工作视为一种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受限的活动,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可以融入生活的、富有创造力的实践。这种观念的转变,为新兴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之相对应的是,对于以稳定著称的职业,如公务员、教师等,Z世代的态度较为复杂:近半数参与调研的年轻人认为这类职业“吸引力较强,但不一定是首选”。他们承认工作稳定性的价值,但已不再将其视为唯一或最佳选择,而是与其他职业机会并列考量。更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对相对稳定的职业“没有滤镜,与其他职业无异”,表现出明显的祛魅倾向。

  “可长期发展”缓解“35岁焦虑”

  “35岁焦虑”是职场普遍存在的年龄与转型压力。新职业对于“35岁焦虑”,是解药还是新忧?

  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是,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新职业对缓解“35岁焦虑”有积极作用。新职业通常更看重经验和技能的积累,而非年龄门槛,这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长期的职业发展路径。47.6%的受访者认为新职业“可以长期发展”,对其持有乐观态度和信心。

  对新职业的认可,也与Z世代的学习意愿密切相关。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Z世代表示比较或非常愿意学习新技能。他们通过网络社区搜集信息,结合AI工具丰富个人知识,甚至参与线下活动和付费培训。这种持续学习的精神,为他们在新职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说到AI,Z世代获取新职业技能的途径,也呈现出典型的数字原住民特征:网络社区是首选知识枢纽,社交化学习成主流。“通过网络社区搜集相关信息”以59.0%的比例遥遥领先,成为Z世代学习新技能的首要渠道。这表明他们高度依赖社交媒体、内容平台等进行信息检索、经验交流和同伴学习,偏好去中心化、用户生成内容的学习模式。

  同时,“结合AI丰富个人知识”获得了接近半数的高投票率,这一比例几乎与“通过参与线下活动(如展会、主题研讨会等)”持平。这揭示了包括大型语言模型、专业AI应用等在内的AI工具,已快速渗透到Z世代的知识获取和技能提升过程中,成为他们重要的学习伴侣和效率工具。人机协同学习正成为新常态。

  新职业发展需社会全方位支持

  Z世代不仅对新职业抱有兴趣,更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付诸实践。有15.0%的受访者“已经在全职从事新职业”,另有21.1%“已经在兼职尝试新职业”,两者合计达到36.1%。这表明,Z世代已经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新职业实践中。这不仅反映了Z世代对新职业的兴趣和热情,也显示出他们对传统职业路径的重新思考。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的职业选择,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就业方式,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为了更好地发展新职业,Z世代最希望获得哪些支持?排名前三的需求分别是“职业技能培训”、“行业资源(客户、供应链)”和“政策支持(如职业认证、社保覆盖)”,并且三者的投票比例均过半。这清晰地指向了一个“培训-资源-政策”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需求。Z世代不仅需要提升专业能力,还需要人脉、客户等打通进入行业的实际门路,更需要制度层面的认可与保障。由此可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生态系统,是帮助Z世代在新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的关键。

  包容不确定性也需现实保障

  在面对新职业带来的不确定性时,Z世代展现出比前辈更高的风险容忍度,但也伴随着对未来的审慎思考。高达62.0%的受访者表示“在一定程度内能承担收入不稳定等风险”,加上25.3%表示“不介意,有能力承担风险”,合计近88%的人对收入波动持接受或开放态度。这比传统求稳心态有了显著转变。

  然而,仅有四分之一的人完全不介意,大多数人的接受是“有条件的”,这体现了一种“算计的灵活性”——愿意为兴趣、自由承担一定风险,但并非全然不顾现实保障。

  总体来看,新职业作为一种可行的、可持续的职业路径,已经在Z世代中形成主流认可度。这对于新兴职业领域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而Z世代正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行动力,积极塑造着未来劳动力市场的格局,预示着一个更加个性化、灵活多元且注重情感价值的职业新时代的到来。

  文/本报记者 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