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接棒父母照顾家中祖辈 不躺平不啃老 对未来有发展规划
隔代照料 全职乖孙开启新陪伴

发稿时间:2025-07-28 09:38: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北京青年报

  麦冬陪姥姥买菜

  小颖分享自己做“全职乖孙”四年的经历

  小颖照顾瘫痪的爷爷

  近段时间,“全职乖孙”这一群体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这一群体特指在家照顾祖辈并专注于满足老人生活和情感需求的年轻人。相比常被质疑“回家啃老”的“全职儿女”,“全职乖孙”因承担起更多陪伴、照料祖辈的责任而受到关注。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所谓的“全职乖孙”并不像网络呈现的那样,仅仅陪长辈休闲娱乐、依靠老人退休金生活。他们大多有自己的规划,对他们来说,照顾家中祖辈更多的是一种家庭照护模式的尝试,不是放弃工作,更不是“啃老”。

  一些“全职乖孙”的经历,也引发了关于养老方式的新讨论。在家做了半年多“全职乖孙”的麦冬认为,这一现象不仅关乎家庭养老模式的转变,也反映出社会养老趋势的新变化。

  孙辈接手

  照顾日常兼顾工作

  麦冬从今年初开始照料家中老人。此前,她在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影视传媒相关工作,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她感到疲惫,于是她选择暂时回家休整状态。

  起初,麦冬并没有打算长期照料老人,她的计划是做一名自由职业者,利用在影视行业积累的经验和渠道,在家写小说和剧本赚取收入。

  照料老人对她来说是一个偶然。那时,母亲提出想和朋友自驾游,但又放心不下家里80多岁的姥姥和智力残疾的舅舅。于是时间相对自由的麦冬主动接过了照料的任务。在母亲旅行的那段时间里,她负责照顾姥姥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麦冬原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被打乱。她每天一早就要去买菜,为姥姥精心准备餐食,还要看护智力残疾的舅舅。除此之外,一些老人与居委会之间的琐事占据了她剩余的时间,这让她几乎不敢离开家。麦冬回忆:“看似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可件件都挺费心力。”

  要一边照顾老人一边创作,她的计划进展并不顺利。但是后来她逐渐摸索出节奏,在照料姥姥的同时,利用碎片时间接一些自由工作,没有完全放下职业规划。

  目前,麦冬的花销主要来自两部分:她自由职业的收入,以及姥姥的退休金和姨妈们给姥姥的赡养费。

  在成为“全职乖孙”前,麦冬只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叫小颖的女孩照顾家中祖辈的例子。她当时就觉得这份责任并不轻松。

  小颖2020年从师范院校毕业,成为一名老师。因为爷爷瘫痪在卧,她便回家照顾起爷爷奶奶。她每天要帮爷爷翻身、按摩、擦洗,还要负责姥姥姥爷的一日三餐。而小颖照顾爷爷期间,家里的日常开销主要依赖老人的退休金。为减轻家庭负担,小颖将自己照顾老人的日常拍成视频,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上,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后期,她还通过平台售卖一些生活用品,也增加了一部分收入。

  在网络上,像麦冬家和小颖家这样由小辈照料老人的情况并不罕见。除去少数借噱头炒作、炫耀悠闲生活的个例,多数年轻人承担起为老人做饭、洗衣、陪伴等日常照料工作,而老人也大多会拿出一部分养老金作为回报。

  主动担当

  知道自己被“需要着”

  “老人的儿女在干什么?”不少网友在看到小颖和麦冬发布的视频后提出疑问。实际上,由孙辈来照顾老人,这些家庭各有自身的特殊情况。

  比如小颖的父母在农村,平时忙于农活,仅能保障爷爷的基本生活,难以提供更多照料。麦冬也提到,家里几位长辈各有难处,难以全力照顾祖辈。她的姥姥育有四个子女,除了一位智力残疾的舅舅,还有两位姨妈。大姨常年旅居国外,二姨身体欠佳,因此姥姥一直由麦冬的母亲照料。

  “正是为了照顾姥姥,我爸妈一直没能实现自己计划的退休生活。他们的年纪也不小了,也力不从心了。”麦冬说,她觉得父母本身也需要休息,因此作为家里年轻一代的她,成了照顾姥姥的人选之一。

  照料期间,祖孙俩相处融洽。在姥姥眼里,麦冬仍是个孩子。起初,姥姥舍不得她干重活,遇到麻烦的家务也总是抢着做。干活时,姥姥还不忘叮嘱麦冬各种生活细节。

  采访中,另一位有类似经历的年轻人豆豆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夏天,豆豆照顾了姥爷近一年。她发现,全家数自己和姥爷的沟通最顺畅。

  “我姥爷今年90岁,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以前他在两个舅舅家都住过,但和舅舅们相处不来,后来就一直住在我们家。”豆豆说,相比父母和舅舅,姥爷和她、弟弟的关系更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家庭的紧张氛围。“他对我和弟弟有‘隔辈亲’,和我们沟通比和其他人顺畅。”

  比如,姥爷想买电视购物里的产品,妈妈担心他受骗不让买,姥爷就把钱塞给豆豆请她代买。渐渐地,老人有事更愿意通过豆豆来转达。“照顾姥爷的那段时间,我知道自己被需要着,也没有觉得空虚。”豆豆说。

  豆豆认为,老人往往对孙辈更宽容,对孙辈的照料更加心存感激。而孙辈对长辈曾经抚育自己也心存感恩,对老人的言行也会更包容。这种相互的体谅和退让,使得祖辈与孙辈之间的关系也更和谐。

  摒除偏见

  不是躺平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全职乖孙”这一角色,难免遭受外界质疑。豆豆回忆,她推着姥爷外出时,常常会被邻居问起为何不上班。时间久了,她也习惯了这种问询。在一边照顾姥爷一边找工作的过程中,她的生活变得更加规律:开始早睡早起,减少外卖,学会做饭。

  那段时间,她反而发觉自己的焦虑感逐步减轻,心态也慢慢平稳下来。她觉得自己的生活不是完全停滞了,而是在为家人和自己做有意义的事。

  如今,豆豆已重新入职新岗位,姥爷的日常起居则改由保姆照料。豆豆说,这段照顾老人的经历,也为她现今的工作带来一些帮助,比如她学会了如何与年长的人更好地沟通。新单位里有不少老教师,她发觉自己比以往更懂得倾听与理解他们。

  采访中,北青报记者发现,这些承担照顾老人任务的年轻人,并非完全放弃职业规划,也不是为了“躺平”或“啃老”,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将生活重心回归家庭,在照顾老人的同时,持续寻找工作机会或谋划未来发展。

  在麦冬看来,照顾姥姥的这段经历,虽对她原本的工作规划产生了一定影响,让她短期内难以专注于长篇创作,但这段时间让她对生活有了更多体会,也获得了不少技能。和姥姥在一起的日子,麦冬听姥姥讲述了不少过去的事,了解到不同年代的生活和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不同经历和选择:“这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也增加了我写作的素材。”

  填补缺口

  未来养老行业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

  此前,麦冬对“全职乖孙”的认识,仅源于小颖发布的视频。直到自己真正照顾老人后,麦冬才对“孝顺”有了新的理解。

  “以前我以为,孝顺就是多说些哄老人高兴的话,或者给他们钱买东西。但通过这半年的经历,我发现真正能让老人高兴的,是有人在身边陪伴和照料。”

  麦冬认为,90后这代人的父母多为双职工,小时候常由祖辈照看。如今祖辈年纪大了,父母逐渐力不从心,于是部分孙辈接过了照顾的责任。与此同时,自媒体、自由职业、远程办公等就业形式的发展,使一些年轻人可以在工作和照顾老人之间找到平衡。

  她还提到,过几年90后也将步入40岁,虽然职场对年龄有要求,但她并不担心因照顾老人而失去工作机会。“我们有一定的阅历和渠道,只要不脱离社会,在多元的就业环境里还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她甚至不排斥未来从事养老相关的工作。

  此前有媒体报道,根据《2024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我国养老护理行业从业人员仅50万,缺口约550万。麦冬认为,未来养老行业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从事照护老人的职业。即便和老人没有血缘关系,也可以像孙辈一样照料他们,这种模式可能更贴近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在豆豆看来,这种由年轻人照顾老人的做法,是个人选择,也算是给家庭养老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至今已照顾瘫痪爷爷四年的小颖也表示,她并不担心因为照顾老人而影响未来就业,甚至愿意主动把这段经历写进简历。她认为,这段经历具有一定意义,在养老产业发展中也可能会被重视。本版文/本报记者张子渊

  统筹/林艳张彬

  供图/视觉中国、受访者、网络截图

  ·观察·

  “全职乖孙”或成为家庭养老新尝试

  老龄化趋势持续发展,家庭照护成为不少家庭面临的问题。为此,相关部门出台了“应对老龄化”的战略举措。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模式,办公效率提高、工作形式更灵活,使部分年轻人有机会在工作之余承担照料老人的任务,也让这种安排在一些家庭中成为可能。

  在采访中,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有的人一边照顾老人一边兼职或找工作,有的人把陪伴老人的经历拍成视频、运营自媒体。对于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和工作之间的界限并不绝对,也难以简单定义哪一个是“全职”。

  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固然重要,但陪伴和情感交流同样不可或缺。如今,一些年轻人以孙辈的身份照料老人,让老人的生活有了照应,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照护压力。如果这一现象能在制度层面得到支持和规范,也可能为养老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