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蕉绿 放青松 植系青年用绿植疗愈情绪
发稿时间:2025-08-20 09:50: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北京青年报
“量天尺,夜开花。”江苏的网友四月在豆瓣记录了家中仙人柱开花全过程:他从晚上8:30守到11:20,一年只开一次、一次只开一朵的小花终于露出全貌。外部单层的粉白色花瓣包裹着内部层层叠叠的纯白色花瓣,乳白色的花蕊探出头来,整朵花呈现出舒展的姿态。
“没想到仙人柱也会开花!”“我的量天尺从来没机会看到开花,每次早上看到已经合拢了。”聚集在这里的网友都是热爱植物的人士,用一个热门词汇来说,就是“当代植系青年”。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绿植成为年轻人的“情绪疗愈剂”,用静默的生长接住疲惫与烦躁。一群热爱花草的年轻人,沉迷于研究培土秘方、养花小妙招,还热衷于晒出绿植的“成长日记”和盆景创意,在快节奏的都市里,把园艺变成了与自然贴贴的温柔方式。对他们来说,这份藏在阳台、窗台的田园梦,可不只是种点绿色那么简单——是在钢筋水泥里造一片小森林,是给疲惫心灵找个“透气口”。浇水时看水珠滚过叶片,施肥后盼着新芽冒头,修剪枯枝时听剪刀“咔嚓”轻响,每一刻都藏着治愈的小确幸。
社媒平台上,“植系青年”的日常更是脑洞大开。他们晒出阳台版“植物园”,多肉挤成小拼盘,绿萝垂成绿帘子,连给植物起名字都玩起谐音梗:水培香蕉叫“禁止蕉绿”,一小棵现切迎客松取名“放青松”,盆栽草莓是“莓烦恼”,小南瓜切果直接改名“万事不南”,以此传递着积极的生活态度。截至目前,小红书上“绿植”话题有22.9亿浏览量,951万人次参与讨论:大家晒美图、传经验,评论区全是“求浇水频率”“这盆怎么救”的暖心互动;线下的绿植交换会更是热闹,抱着多肉换薄荷,拎着绿萝讨吊兰,以“草”会友的快乐谁懂?更重要的是,这份爱好超“接地气”,几十块钱就能抱回一盆胖乎乎的多肉,预算有限也能轻松拥有“小森林”。
当然,不是所有爱植物的人都是合格的“植系青年”。不少人自嘲是“植物杀手”:多肉养着养着变“干尸”,绿萝浇着浇着烂了根,鲜切花就成了他们的“保命选项”。直播电商的兴起,直接把云南的鲜花基地“搬”到全国各地。作为全球种花“天选之地”,云南2024年光鲜花就种了35万亩,年产206亿枝,近三年鲜花销量增长里,七成都是直播带货的功劳。精致妈妈、小镇青年、职场新人等年轻群体组成“购花大军”,勿忘我、康乃馨、单瓣百合是常驻“顶流”,多头玫瑰、红腊梅这些“新面孔”也悄悄圈粉。
更方便的是,电商平台的即时配送让人们可以“像买菜一样买花”。手机下单半小时,插好的鲜花就送到家,往桌上一摆,整个房间都鲜活起来。热爱花草的青年,不用花精力养护,也能轻松拥有满屋花香。
文/本报记者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