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讲台下的悄悄话

发稿时间:2025-09-12 09:52: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从一颗牛奶糖成为勇气萌芽的见证,到稿纸边缘温暖的批注箭头;从化解胆怯的轻声鼓励,到扉页箴言里的耐心指引……这些细碎而珍贵的瞬间,这些日常中闪烁的温暖,陪伴同学们走过一程又一程的成长之路。这个教师节,北京的中小学生把那些攒了又攒的感谢和藏在心里许久的敬意,交付于纸端——亲爱的老师,谢谢您!

  装着梧桐叶与诗的“秘密基地”

  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初三2班 赵健雅

  指导教师:汪玲玲  闫玮萱

  陈老师的作业曾是我最想逃离的“囚笼”。

  她总穿素色长裙,说话慢条斯理,最让我头疼的是“每两天一篇心灵随笔”的要求。我常趴在桌上咬烂笔杆琢磨“有什么能写的”?

  敷衍便成了每日必备,写食堂的鸡块、教学楼的肥猫、窗外的噪音……本想接着敷衍,让她对我“恨铁不成钢”进而放弃。可每次本子发回,红笔批注总写着“观察细致,可否往深处走走?” 后面还跟着小笑脸。看着那笑脸,心底总悄悄地冒出一句:“这么敷衍也认真批?老师到底想干吗?”疑惑间,不知不觉收起了几分应付。

  某天课间赶稿,她忽然走到我身边悄悄地问:“今天要写什么?”我慌不择言:“写……写窗户旁的桂花。”她眼睛一亮,神秘地说:“闻到今年第一缕桂花香了吗?”我愣住了。每天奔忙,哪顾得上这些。“多试着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她悄悄地说。

  第二天,桂树林里淡香浮动,细小的金黄花朵簇拥枝头……回到教室,我提笔写下观察到的美好。

  那篇随笔,我第一次写满两页。

  本子发回时,上面竟画了棵桂树,树下小女孩抬头望花,批注:“这是你观察的样子,美好一直在等你发现。”暖意涌上心头。可“谢谢”到了嘴边又咽回去,总觉得当面表达太别扭,比起开口,更习惯把心里话悄悄藏进文字,就像这藏在批注与随笔间的悄悄话。

  后来,随笔成了我和陈老师的“秘密基地”。她批注里提到古诗里的孤帆,我就去江边看船,在本子上“回话”;她说“落叶是生命的诗”,我就捡梧桐叶夹进去,写下叶脉里的秋意。

  期末得知要换老师,攥着本子练了一整节课的感谢话语,终是在直面她的时候没能说出口。最后一篇随笔里,我画了桂花树和并肩而立的师生背影,写下:“谢谢您让我看见生活里的微光,这些藏在文字里的悄悄话,比讲台上的授业解惑,更让我珍视。”

  如今,那些没能当面说的感谢,只停留在随笔本里。可又庆幸,还好有这些文字,让没说出口的话,都变成了绵长温暖的、只属于我们的讲台下的悄悄话。

  阳光里的仙人掌

  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初三2班 韩祯妍

  指导教师:汪玲玲  闫玮萱

  那盆小小的仙人掌,依然在窗台上迎着阳光。我时常望着它出神,仿佛那些尖锐又柔软的刺,仍在低语着您对我说的“悄悄话”,将我拉回初一忐忑又温暖的时光。

  您是我的班主任徐老师。上学的第一天,我就被您委以纪律委员的重任。讲台下,您悄悄对我说:“你一定可以。”我心中一丝丝的抗拒就这样消失殆尽。可在每个喧闹的自习课,我生硬而笨拙的一句“别说话了”换来的是片刻寂静,和更多复杂的眼神。

  直到那天,我亲耳听见同学们的“悄悄话”——她就是告密、小题大做。每句话都像冰冷的针,扎破了我勉强维持的勇气。

  心灰意冷下,我选择了逃避。又一日午休,教室像煮沸的锅一样吵闹,我却只是旁观。突然,您出现在门口,不怒自威,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我惴惴不安地跟在您身后走进办公室,准备接受您的批评。

  然而,我听到的却是一声悄悄的询问:“这段时间,你也很难办吧?”

  短短一句话,在我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泪水不由自主地模糊了眼眶,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的情绪,哽在喉咙。原来,我所有的无助和挣扎,您都看在眼里。

  您没有责备我,而是教我如何更有效地维持自习课的纪律。您拿出一盆仙人掌小盆栽,轻轻放到我的手心:“现在你就像它,过于锋芒毕露,才让人不敢接近。希望你学会释放内心的水分,让别人看到柔和的一面。”那一刻,我托着的不仅是一盆仙人掌,更是一份理解与信任。

  徐老师,现在我想把藏在心里许久的悄悄话告诉您:谢谢您,在我最彷徨的时候,没有简单地告诉我该怎么做,而是温柔地告诉我,你懂我为何难过。

  那天过后,我听到了更多悄悄话。有您的鼓励和关心,有朋友笑着提起我的名字,也有邻班同学路过,悄悄说“这个班纪律真好”……每一句悄悄话都像温暖的阳光,轻覆身上,让我感到被认可的幸福。

  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成长得足够强大,直到能自信地转身。这次我不要悄悄地说,而是大声地宣告全世界:“徐老师,您看——我没有让您失望!”

  那年桂香,那颗糖

  北京学校初三4班 孔令煊

  指导教师:谢宝琴

  桂香又漫过了校园,风一拂,那甜便漫进走廊,连呼吸都染着温软的香。我倚在栏杆上望着这熟悉的景致,恍惚间又看见去年此时的自己——攥着写满疑问的练习册,在您办公室门外反复踱步,既盼着进门,又藏着几分怯懦。

  那本练习册至今还收在我的抽屉里,不仅是因为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很珍贵,还因册页间夹着的那张糖纸,它曾包裹的,是您亲手递来的勇气。每次翻开,您的话总在耳畔响起:“学习和人生都一样,不碰壁,怎知道自己能长出怎样的翅膀?”

  还记得那天公开课结束后,我揣着未解的问题去找您,您却先轻声问我:“刚才你举手了吗?”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满心慌乱。您没有半句批评,只是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一颗糖——那是一颗普通的牛奶糖,可您说的话,却在我心里落了根:“明天的英语课上,我期待你的发言。”

  这份期待,成了我第二天鼓起勇气的光。英语课上,当您抛出问题时,我的手心又冒出了冷汗。可就在那瞬间,口中仿佛又漾开那股牛奶糖的甜,眼前也清晰浮现出您带着期待的眼神,手就这样不受控制地举了起来。尽管回答时声音发颤,答案也算不上完美,可您却笑着抬手,带领全班为我鼓掌。那掌声不算热烈震耳,却比任何奖励都更让我暖心。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您嘉许的从不是答案的对错,而是那份终于冲破胆怯、破土而出的勇气。您知道吗?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在很多时刻主动举手:在数学课上举手提出另一种解题思路,在联欢会上举手报名展示才艺,甚至在校运会上,也敢举手报名从前想都不敢想的长跑。每一次举手,都是一次无声的成长,更是一次与过去那个胆怯的自己的郑重告别。

  桂花年年都会如期绽放,我们终将离开这座承载了回忆的校园。但您给予我们的那些馈赠——那份敢开口的勇气、面对未知的从容、对知识纯粹的热爱,还有对自己的珍重——都会像这年年漫溢的桂香,在往后的日子里如期而至,轻轻提醒我们:曾有这样一位老师,温柔地陪伴过我们,坚定地相信过我们。

  谢谢您,乔老师。谢谢您在那个普通的下午,给了一个孩子举起手的勇气。谢谢您用两年的陪伴,为我铺就了成长的底色。这份底色,会带着桂香的甜、英语的趣,还有您给的温暖,照亮我未来很长很长的路。

  稿纸上的箭头

  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心小学六年级3班 李梓轩

  指导教师:赵新春

  习作大赛的截稿日期越来越近,而我桌上的稿纸却仍一片空白,笔尖戳出的墨点密密麻麻,半天没有落下一句完整的话。

  “梓轩,习作有思路了吗?”赵老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慌张地把稿纸塞回抽屉,她却轻轻按住我的手,拿起那张戳满墨点的纸,指尖顺着痕迹划了划:“是不是总想着‘要写好’,反而被难住了?”

  我点点头:“想写点特别的,可脑子里没东西。”她转身取来新稿纸递给我:“别被‘大赛’所束缚,就当给好久不见的朋友写封信,写你真正记得的小事……”说着,她坐在我旁边,写下“校门口的大榕树”“放学路上的晚霞”“第一次演讲的紧张”……这时,只见赵老师在“大榕树”下画了个小箭头,笑着对我说:“你之前说过,下雨时榕树叶挡雨的声音很好听,这个画面多有感觉……”

  那天下午,我握着笔重新坐下,不再纠结于“获奖”,任凭字句在笔尖流淌。写不下去时,我就看看那个带着温度的箭头,好似听到赵老师在身旁轻声指引。

  初稿完成后,我找赵老师评改。只见她逐字逐句地读着,在不通顺的句子旁圈画,在需要补细节的地方画箭头,还在“我紧张得攥紧衣角”后添加了“手心都冒了汗”……她扭头看向我,你看:“这样写,是不是就能让读者跟着你一起紧张?”我点点头说:“真是!看来细节描写很重要呀!”那天,我们师生关于那篇习作,一起讨论修改了好久……

  颁奖那天,当主席台上主持人念出我名字的一瞬间,我快步奔向领奖台。双手接过沉甸甸的奖状,我看向台下,赵老师笑着朝我挥手,冲我竖起大拇指。阳光落在她身上,和那天她低头画箭头时的模样慢慢重叠。

  原来,那些稿纸上的箭头从不是简单的修改符号,而是赵老师用耐心与热忱为我点亮的光,也让我学会在平凡里看见热爱、找到方向。

  那声“慢慢来”敲开了我的“心门”

  海淀区上庄学校六年级3班 陈依诺

  指导教师:高国丽

  高老师,我想对您说,这几年您既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您不仅是我们知识的引路人,更是把温暖缝进日常里的大朋友。

  每天早上走进教室,总能看见您坐在讲台旁,面前摊着写满批注的教案,字里行间都是为课堂做的准备。晨读时您总在课桌间慢慢走,阳光落在您肩上,也落在我们翻开的课本上。谁要是低头走神,您就停在旁边,用指节敲敲桌面,那声音“笃笃”像小闹钟,提醒同学好好读书。

  课间您也难得歇一会儿,要么被捧着作业本的同学围在讲台边,您站在中间,手指点着题目细细讲:“这个词的用法,结合前文再想想?”可要是谁明明会做却马虎出错,您也会轻轻点着作业本:“这题该错吗?再看看。”语气里没有责备,却让人很不好意思,下次不敢再粗心;要么远远看见两个同学闹别扭,哪怕离得再远,您也会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弯腰听我们诉说委屈,几句话就把小矛盾化解成小玩笑。

  我还记得那次语文课,您提问的题目偏偏是我没有吃透的,我站在那里脸发烫、心发慌,脑子一片空白,您却没有批评我,只是笑着说:“别着急,慢慢来,结合课文里的那句话再想想?”您的声音很轻,像在给我搭台阶。我顺着您的提示慢慢说,直到我答出要点,您的眼睛亮起来,微笑着让我坐下。后面这样类似的题我就再也没错过,现在碰到这类题我总是很笃定,心里不慌了,也能稳稳落笔写下答案。

  这个教师节,我想把这些悄悄话都告诉您:谢谢您把耐心种在我们的成长里,谢谢您用细碎的温暖,为我们照亮向前走的路。高老师,您辛苦了,愿您每天都能被温柔与快乐围绕。

  笔记本扉页的箴言

  大兴二中初三1班 魏莱

  指导教师:朱红霞

  刚升入初中时,语文课本上密密麻麻的文言文和要求严格的作文标准,像两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第一次阶段反馈,我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垫了底,曾经成绩优异的我握着满是红叉的试卷,连翻开课本的勇气都没有,直到朱老师走进了我的学习生活。

  那天午休,朱老师轻轻敲了敲我的课桌:“来我办公室一趟,咱们聊聊语文。”她把我的试卷摊开,用红笔在错题旁画了个小问号,俯身在我耳边轻声说:“你看这道文言文翻译,是不是没找到关键词?其实就像猜谜语,抓住‘古今异义’这个小线索,就不难了。”说着,她翻开自己的备课本,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知识点,“我教你个小窍门,下次读文言文,把不懂的字词圈出来,先联系上下文试着翻译,再查注释验证,记住了吗?”她的声音很轻,但一字一句都落在我心里。

  针对我最头疼的作文,朱老师更是把“悄悄话”融进了细节里。她给了我一个崭新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积累+练习=进步”,还特意在午休时把我叫到讲台旁,指着优秀范文说:“你写的句子很有画面感,就是少了点条理。试试先列个小提纲,把想写的内容分三段,开头点题,中间说细节,结尾升华一下,咱们慢慢来。”此后每天,她都会在我的笔记本上留下“悄悄话”:“这个成语用在这里很贴切”“今天的段落比昨天紧凑多了”,偶尔还会画个小太阳,暖得我心里发甜。

  慢慢地,我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期中考试,我从班级中下游升到了上游;学期末,我的作文还被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当我拿着成绩单向朱老师道谢时,她笑着说:“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帮你找到了方向。”

  如今想起那些日子,最温暖的不是成绩的进步,而是朱老师俯身在讲台旁、办公桌前,那些轻声细语的指导与鼓励。那些“悄悄话”里藏着她的耐心与期许,不仅教会我如何学好语文,更让我重拾了面对困难的勇气。这个教师节,我想对她说:谢谢您,朱老师。您的悄悄话,早已成为我成长路上最明亮的指引。

  ·教师点评·

  三个锦囊写暖师生情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大兴分校 区骨干班主任、语文教师 杨嘉懿

  随着九月花香漫进校园,教师节也如期而至,不少同学想以文字向老师传递心意。如何让写给老师的心里话既真挚又生动?以下三个写作“锦囊”,帮你把心底的感谢写成暖心事。

  锦囊一:以“小细节”藏真情

  别笼统说“老师很温柔”,不妨聚焦具体场景:老师讲题时俯身的剪影、放学时帮你整理红领巾的指尖,或是上课走神时,老师轻敲课本的力度、眼里未散的笑意。这些细微之处,比空泛的赞美更能打动人心。

  锦囊二:用“成长线”串故事

  从入学时的胆怯写起:第一次举手攥紧的衣角、怕写错字的迟疑;再落笔于老师陪伴后的改变:主动提问的勇气、作业本上日渐工整的字迹。通过“从前”与“现在”的对比,让老师的付出融入成长轨迹。

  锦囊三:让“悄悄话”有画面

  巧用比喻将心意具象化,如“老师的声音像桂花蜜,难懂的知识也变甜了”“您批改作业时的灯光,和月光一起照亮我的书桌”。文字有了画面感,心意便如画卷般展现在眼前。

  统筹/谭卫平 叶婉 彭小菲 武文娟 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