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盲盒”赛场上的中国枪王

发稿时间:2025-10-25 09:57:00 编辑:李晨 来源: 济南日报

  在第六届世界警察手枪射击锦标赛闭幕式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全场共8次颁奖,中国国歌5次响起。郝琰的翻译告诉她:“我的匈牙利朋友说今天来学中国国歌了。”回想这次比赛,郝琰称这是她最自豪的一刻。

  今年9月27日至28日,第六届世界警察手枪射击锦标赛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90后”特警郝琰,作为中国警察代表队主力队员,夺得女子个人对决第一名、女子个人第二名,为取得女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对决团体第一名的历史最佳战绩贡献了力量。

  “盲盒”式竞技

  实战导向的极限考验

  对于久经沙场的郝琰来说,这次的比赛具有极强的“特殊性”。

  “在比赛真正开始之前,你根本不知道要考什么。”郝琰说,每一个比赛项目都像是在“开盲盒”。“比如,会让你把手放到冰桶里30秒再拿出来开枪,考验的是你在极端寒冷天气下的射击能力;还会让你坐在摩托车上射击,考验的就是在骑行巡逻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总之,世界警察手枪射击锦标赛的科目设置、场景布设、竞赛规则等会明显以实战需求为导向,考察他们的“识别”“抗干扰”“临场应变”等能力。

  最让郝琰印象深刻的一项是,“需要提前记三个人的脸,开始之后看到这三人就不能打,甚至有的长相很接近,只是一颗痣的区别。”考核“五花八门”,给备战带来了超强的难度。

  “枪王”的淬炼

  三个月极限集训的背后

  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下,郝琰深知,唯一的确定性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

  常年保持训练的郝琰,这次为了比赛,更是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极限施训”式封闭强化集训。

  为了培养多维度的能力,训练也会“花样百出”。“连基本的体能训练都变得‘不基本’。比如,会让我们卷一个坠着杠铃的卷轴,想尽办法锻炼到手部每一处肌肉群。”

  没有天生的“枪王”,只有不懈地努力。高强度的训练下,郝琰有着明显的进步,“各类应变型、动态目标的射击能做到命中率90%以上。”

  训练的跌打损伤也成了“家常便饭”。“弹片崩到脸上,去医院拔下来的。手腕疼得拿不稳筷子,第二天还是接着练。”“汗水”已经成为她不值一提的辛苦,真正要克服的,是心理这一关。

  “达标很容易,要拿奖,就要看心理素质。”练到瓶颈期,也有心理防线崩溃的时候,“我会让自己‘返璞归真’,冷静一下,重新去端端枪,找回感觉。”初入警时,郝琰的第一个教练是刘惠甫。郝琰说:“刘教练有根木棍,动作不标准或者懈怠了,就拿木棍敲一敲。”虽然已经换了许多教练,但郝琰心中早就有了一根无形的木棍。“坚持不住的时候,我会在心里‘敲打’自己。”

  这次的赛场上,郝琰说,每一场比赛按表之前,她都会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句话:“放平心态,一定要稳。”

  今年,共有来自8个国家30支队伍的94名队员同场竞技,参赛队伍规模破历届锦标赛纪录。克服连续作战、身体伤病、高强度训练等压力挑战,郝琰做到了。

  荣耀的背后

  特巡警的坚守与传承

  在特巡警支队,像郝琰这样的队员有很多,是他们日复一日的磨砺,把“无限忠诚、无所畏惧、无私奉献、无往不胜”的特巡警精神传递下去,让济南特巡警站在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

  战友之间总是互相心疼。讲述自己时,郝琰总是笑着,可谈到其他队员,她脸上流露出心疼的神情。“杨露,备战全国特警比武训练时,过云梯、爬滚筒,手上的皮磨掉了一层又一层,红通通的,来不及愈合,绑上绷带接着练,比赛时需要下水坑,赶上生理期也毫不犹豫地跳进去。”这些精神激励着郝琰,她说,“他们都有闪光点,都是我的榜样。”

  特巡警,作为公安机关的尖刀和拳头力量,主要肩负着反恐防暴、应急处突、巡逻防控等核心任务。简单说,就是处置最紧急、最危险的情况,守护城市的安全底线。而这份守护城市安全的底气,并非与生俱来,它完全源于特巡警队员日复一日、近乎苛刻的系统化训练。这支战功赫赫的队伍,将其英雄血脉熔铸进每一名队员的本能里——那是关键时刻敢打必胜的绝对实力,是历经千锤百炼而矢志不移的钢铁信念。

  郝琰,一个“90后”女生,比普通女孩看起来肤色更黑、身姿更挺拔,双手没有了同龄女孩的白嫩,而变得骨节分明、布满老茧,身上还常带着训练留下的伤疤。郝琰说:“对我们而言,这些不是瑕疵,而是属于我们的骄傲的‘职业勋章’。”

  十二年从警路,郝琰将青春刻进了每一道弹痕。那些曾经的汗水和泪水,都化作了此刻的荣耀与自豪。她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陈彦杰 通讯员 朱慧 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