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怎样算“有效”晒太阳?看影子就知道

发稿时间:2025-10-27 09:42: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北京青年报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这个“静悄悄的流行病”可能正在向你逼近。体重过胖过瘦走极端、防晒过度缺维生素D、迷信“老来瘦”没肌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骨骼健康。

  在第30个世界骨质疏松日之际,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举办“2025年健康骨骼科普传播大会”, 与会专家共同为公众骨骼健康支招儿。

  这类“胖人”骨折风险高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教授介绍,科学管理体重与骨骼健康密不可分。无论是低体重还是肥胖症,都会增加骨折风险,其中腹型肥胖的人、腰围更大的人骨折风险更高。同时,建议公众减少体脂尤其是内脏脂肪,同时通过锻炼保持和增加肌肉量,以促进骨骼健康和全身健康。

  与此同时,过度减重同样影响骨健康,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侯建明教授提醒,短期内过度减重会导致营养缺乏,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的下降,骨代谢失衡,力学刺激减弱。尤其年轻女性过度减重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破骨细胞过度活跃,骨骼质量、强度下降,增加骨折的风险。

  四五十岁是骨量下降拐点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徐又佳教授表示,正常的人体骨骼是非常坚硬的,但骨质疏松后从站立高度跌倒就可能会出现脆性骨折,尤其是椎体、髋部、肱骨近端(肩部)和桡骨远端(腕部)四个部位。

  徐又佳教授提醒公众,人的骨量从40-50岁开始出现下降的“拐点”,而骨量下降的拐点,就是我们应该重视增加骨量和预防骨质疏松的起点。

  晒太阳有助合成维生素D

  充足的光照能够帮助人体自身合成维生素D,过度防晒则会影响这一过程。什么样的阳光强度能帮助合成维生素D?中南大学代谢内分泌研究所所长谢忠建教授解释说,日常我们可以通过看阳光下自己影子的长度来判断。如果影子比自己身高长说明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不够,比身高短的情况下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才够。

  与此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维生素D含量高的海洋中脂肪较多的鱼类等食物获取维生素D。对阳光照射不足等人群,也可以使用维生素D的补充剂,包括400单位、800单位、5000单位等不同口服剂型,还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维生素D制剂来补充。

  应对骨质疏松 光补钙还不够

  单纯补钙还不足以应对骨质疏松。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梅表示,在治疗方面,除了钙和维生素D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基石外,还可以联合多种药物治疗。比如雌激素的替代疗法,使用双膦酸盐、地舒单抗等抑制骨丢失的药物,甲状旁腺素的类似物等促进骨形成的药物,还有双重作用的药物等。

  文/本报记者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