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一场跨越千里的技术帮扶

发稿时间:2025-10-31 10:06: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工人日报》

  “请你们用70倍放大镜观察,加工这个微小型精密零件,按照我们现有的工艺,表面不够光滑,成功率仅百分之三十……”

  “有没有把刀具削面抛光后再试试。就像我们切肉一样,如果菜刀锋利,切出来的肉面就光滑;如果菜刀很钝,那么切起肉来就像锯子一样拉来拉去,切出来的肉面表面就不可能光滑……”

  近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京区直属工会组织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第四届北京大工匠培育对象刘朝辉、王志蕊等劳模工匠,来到辽宁沈阳航天新乐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活动。

  刘朝辉一直担任着航天产品的机械加工任务,车间里的各式车床等设备他都能熟练操作,在高精度、高难度、高光洁度零件以及超薄零件超细长零件的关键加工技术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王志蕊则扎根微组装技术一线,深耕金丝键合工艺领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精神,成功探索出“多角度窄间距高一致”金丝键合法,为微组装技术突破提供了关键支撑。

  他们这次活动主要是帮助沈阳航天新乐公司提升微小型精密零件的加工工艺,解决影响零件表面质量及后续装配的难题,以及解决高精密部件在装配过程中,存在的精度控制困难、关键尺寸与形位公差难以精确测量等问题。

  活动通过现场勘察了解情况、现场加工发现问题,办公室座谈交流碰撞方法,再回到现场加工具体改进。

  在某微小型精密零件的车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某物质难以有效去除,影响零件表面质量及后续装配,劳模工匠们对此给出了初步方案:优化加工工艺参数,通过调整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关键参数,改善加工表面质量,从源头上减少这种物质的产生;升级加工刀具,将现有硬质合金刀具更换为更锋利的金刚石刀具,以实现更清洁的切削,有效降低该物质;更换切削介质,将现有切削液更换为润滑性能更佳的切削油,以增强加工过程中的润滑效果,减少该物质生成。

  在某高精密部件装配过程中,存在精度控制困难、关键尺寸与形位公差难以精确测量等问题。劳模工匠们给出的初步方案,首先是引入先进测量设备, 配备高精度数字化测量仪器,提升关键尺寸与形位公差的检测能力,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其次,加强过程管控,提升装配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制定并执行针对高精密装配的专项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同时,优化与升级装配工艺,系统梳理并完善装配工艺流程,重点提升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装配精度的影响。

  “打个比方,装配过程中掉一根头发,可能就会影响精密度。”在会议室探讨问题的时候,刘朝辉给出了人为因素对装配精度产生影响的理解。

  “我觉得这次专项活动开展得很好,第一步是发现问题,第二步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第三步边探讨边实验,力争突破关键技术,解决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劳模工匠助企行的联系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帮技术、传理念、带队伍的有效途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张娟娟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