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共赴天宫 乘舟叩问苍穹
发稿时间:2025-11-01 12:42:00 编辑:蒋宇骏 来源: 中国青年报

10月31日晚,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这是航天员张陆(前)、武飞(中)、张洪章在出征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连振/摄
10月31日夜,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迎来举世瞩目的时刻。23时44分,由航天驾驶员张陆、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载荷专家张洪章组成的飞行乘组,搭乘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的托举下点火升空。
本次飞行乘组是继神舟十六号之后,再次由3种类型航天员构成的乘组。曾参与过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70后航天员张陆时隔两年多重返“天宫”,将带领90后航天员武飞和80后航天员张洪章,开启为期半年的“太空出差”。
19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人声鼎沸,点燃了寒冷寂静的戈壁滩。前来欢送航天员出征的人们,早已在广场外排起长队。他们陆续入场,站满两侧观众席,翘首以盼。
“来了来了!”随着问天阁南侧门徐徐打开,观众纷纷激动地喊道。现场瞬间沸腾,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张陆、武飞、张洪章3位航天员迈着矫健自信的步伐缓缓走来,向两侧观众挥手致意。
在航天员的乳白色航天服上,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十分吸睛。此次任务标识不再将以往的飞船、火箭等元素作为主体,而是透过航天员的头盔面窗反射图案,呈现神舟二十一号与中国空间站对接的瞬间。
跨越三代的航天员乘组,具象化了中国航天精神的薪火相传。
作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指令长,张陆对于重返“天宫”激动不已。他还为乘组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砺箭21”。“不论大地风雨,还是星河浩瀚,我们都将同舟共济,奋楫扬帆。我们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让五星红旗在浩瀚太空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武飞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小时候,他常常躺在内蒙古草原上仰望浩瀚的星空。如今,作为我国执行飞行任务中最年轻的航天员,32岁的武飞即将亲自奔赴星海。“这是时代赋予我的最大幸运,我会用百分百的努力去回报!”
“做国家需要的事,做国家需要的人。”这是张洪章科技报国的初心。以载荷专家的身份迎来自己的首飞之旅,张洪章感到十分激动,“将自己设计的实验带到空间站,是每一位载荷专家的夙愿”。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您指示!”张陆铿锵有力地报告。
“出发!”
“是!”20时49分,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随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奏响,观众挥动的鲜艳花束和五星红旗点亮了圆梦园广场的夜晚。3名航天员登上开往发射场区的专车。
23时20分许,发射场远处的发射塔架第三组回转平台逐渐打开,乳白色的船箭组合体蓄势待发。
“5、4、3、2、1——点火!”
23时44分,伴随着零号指挥员赵磊与现场观众齐声喊出倒计时口令,火箭瞬间喷吐出烈焰。
只见箭体在轰鸣声中上升,耀眼的尾焰照亮了戈壁滩的夜空,也映出了在场群众充满期待的笑容。
“火箭飞行正常!”“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指控大厅内紧张有序地传递着火箭最新动态。约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随着捷报传来,现场掌声雷动。
从戈壁深处到天宫之巅,三代航天人接续传承,让“逐梦九天”的信念化作现实。
火箭的尾焰在夜空中渐渐消隐,但属于中国人的太空征程,正愈发璀璨。
本报酒泉11月1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璟瑄 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1月01日 01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