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青年突击队的滚烫青春

发稿时间:2025-11-22 12:51:00 编辑:宋静 来源: 中国青年报

  11月的新疆塔城托里县,天地间风雪弥漫。由中建二局华东公司承建的申能塔城托里风电送出工程在风雪严寒中全力推进,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突击队用创新与担当,确保这条“绿色电力大动脉”如期贯通。

  青年突击队队员来自上海等地,他们面对的是极端的自然环境与紧迫的工期。青年突击队队长乔浩对首次进山勘路的经历记忆犹新,“开道车在暗冰上突然打滑,半个车身悬在山崖边,手心里全是汗”。

  通往施工现场的山路崎岖陡峭,羊肠小道被一层暗冰覆盖,光滑难行。大型运输车辆无法运送物资,面对这一难题,乔浩连夜召集队员商议,有人提出:“当地牧民常用骡马运输,或许能借鉴这个思路。”队员们反复探讨,决定结合现代技术优化方案,操控无人机进行三维建模,精准勘测地形后规划出两条运输路线,其中最险路段坡度达45度。

  依托这套组合方案,15匹骡马在3个月间“一步一挪”,将850吨塔材、320台设备稳稳送抵海拔480米至1850米的施工点位,运输效率较原计划提升40%。

  11月的托里县已进入极寒天气,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7级狂风裹挟着细密雪粒,打在人脸上如刀割般刺痛。队员们的手指常常冻得僵硬麻木,呵出的白气瞬间在睫毛上凝结成细碎冰碴。

  此时,项目进入铁塔安装关键阶段,低温环境对施工精度提出严苛要求。作业前,技术人员需用全站仪定位塔基,测量误差必须控制在3毫米内。青年技术员王辉发现仪器在低温下易失真,便用暖宝宝将设备包裹起来,通过这种实用方式保证数据精准度。

  每安装一节构件,都要反复测量垂直度和水平度,尤其塔顶横担安装最为棘手,要在风速低于5级的时段作业,这样的“窗口期”每天最多只有4小时。

  一次吊装最后一段横担时,风速骤升,构件在半空剧烈摇晃。乔浩立刻下令暂停作业,队员们死死拉住牵引绳,直到风速减缓,才小心翼翼完成安装,这场与大风的对峙耗时5小时。

  连续高强度施工期间,返回项目部吃饭成为奢望。队员们在汽车后备箱撑起一小块避风角,成了临时餐厅。寒风中饭菜快速降温,大家相互打趣:“吃口热饭也得抢‘窗口期’。”

  风雪中磨砺了青春意志。入职不到两年的杨伟昆表示,项目所在的新疆塔城地区因“小白杨”哨所闻名,小时候听过相关歌曲,如今真正懂得了歌曲的深意,在这里奋斗的每个人都能成为迎风挺立的“小白杨”。

  这个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基本完工,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近百万吨,生产的清洁电能可满足数十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我们在风雪中学会敬畏自然,在协作中理解使命担当。”乔浩感慨地说,当这些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时,我们会想起那片风雪戈壁,留有我们滚烫的青春。

  康凯龙 冯云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胤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