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中国电影为何执着于“西游情结”

发稿时间:2017-03-20 14:35:00 编辑:姜宁 来源: 齐鲁晚报

  不知从何时起,春节被各色西游系列大电影占据了: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郑保瑞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等等,甚至连中国动漫大电影的崛起之作也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近年的中国电影为何如此执着于“西游情结”,值得玩味。

  不难看出,近年来“西游系列”对于振奋电影市场的确富有神效。如今的电影市场空前繁荣,一、二、三线城市大屏幕的数量每年成倍增长。一边有资本,一边有市场,作为商品的中国电影迎来了黄金时代,但相应的问题也明显暴露。如果说此前中国电影业是有故事、没资本,那么现在则是有资本、没故事。这样说或许对于许多电影人不公平,因为近年来我们还是看到了诸如《驴得水》这样的好故事、好创意的出现,但它们不足以撑起整个市场,因为市场化的电影有其独特的类型需求,特别是要形成一种中国特色的大片模式。

  市场化的中国电影需要“大片”,这里的“大”字包含两个含义:第一,大制作。需要充分运用电影技法,将场面与技巧推至极致。这类电影逼迫人们“不得不”进入电影院、戴3D眼镜,才能达到其应有的观影效果。第二,大叙事。叙事不能太过拘泥,不能“以小见大”。大片的编剧与导演需要一个灵活多变的故事框架,可以装下奇幻的场景、性格各异的角色,以及可“与时俱进”的话语拓展空间。综合以上特质,古典名著《西游记》成了当下电影市场的优先选择。

  中国老百姓对西游的故事结构是如此熟悉,以至于制作者完全不用为叙事费心思。《西游记》中四个人物类型虽然已广为人知,但其中微妙的关系却为阐释敞开了无限的空间。唐僧经过《大话西游》的经典诠释,已经成了一个喜剧角色,有情有义、活色生香,他的定位与二师兄八戒可以相互呼应,构成西游路上风趣幽默,又不失人情味的那条叙事线索。孙悟空,是所有西游系列中的男一号,他的“正能量”支撑了西游系列所需的所有精彩看点:奇幻的打斗、好莱坞式炫技都依赖于他的表演。正因如此,西游题材给予了原本空洞的故事情节(所谓过一个山打一个妖)以些许丰富性。风靡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话西游》之魅力也不过是将《西游记》中诸多纠结而未能言明的、关于权力与人情之间的话题放大了而已。

  (夏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