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故乡

发稿时间:2019-03-28 16:07: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诗歌网

“青年之声”诗歌征文青年组 作者:王太贵(王十二)

 

有一天,我在翻看一本《金寨地方志》时

偶尔看见一幅黑白版的县域地图

看了很久,终于找到我的出生地

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橫畈村

这是我第一次在地图上看到它

一座只有两千余人的山村

坐落在史河之南,与东湾村毗邻

我还发现,它们与河对岸的南塘村和扶岭村

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口”字形

千百年来,四个村庄的人共饮一条河水

绵绵史河,最终流入南北分界线的淮河

 

在一幅彩色的安徽省地图上

我再一次找到了我的故乡

——红色革命老区金寨县

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有十万多儿女投身革命

有十一支主力红军从这里组建征战

战火中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

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里

面对这片土地,习总书记曾经深情地说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

 

而在一张辽阔的中国地图上

我无法找到大别山腹地的那座村庄

它太渺小,小如一粒星辰

缀在蓝天的幕布,小如一根麦芒

漂浮在一望无际的麦田

而我不断寻找故乡的过程

是我一生都乐此不疲的游戏

这种寻找和发现,所带来的惊喜

是我不断叩问乡关、赞美祖国的源头

 

我爱我的祖国,幅员辽阔,广袤无垠

我爱我的亲人,他们勤劳、朴实又善良

在建筑工地、大学城、豪华小区、实验室

在物流园、汽车生产线、露天大排档

在铝合金厂、皮革车间和广告公司……

他们的身份是快递员、保安、送奶工

是包工头、摩的司机、售楼部销售员

是大学生、科学家、理发师、钳工和电焊工……

但只要回到家乡,他们的身份却只有一个

老儿,或者丫头

 

我的大表哥,他拖家带口

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种植葡萄

他告诉我,那里没有冬天四季温暖

我二大爷,曾经坐三天三夜的火车

到新疆工地捡石头,三年才回一趟家

鼓囊囊的口袋里,塞满了吐鲁番葡萄干

我的老舅,一个46岁的安徽人

从一个学徒,打拼成铝合金加工厂老板

在东莞漂泊二十年,每年正月初一

都会登上黄旗山,为家人烧香祈福

我的堂弟,他的梦想是当个画家

而现实是,成了沈阳某小区的保安

梦想中的画笔,变成了笨重的电棍

别在他雄壮的腰上,摇摇晃晃

高中同桌廖爱君,在南海某海军服役

出海巡逻一趟,需要三个月时间

茫茫大海,已然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如果将那些分布在祖国各地的亲人们

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中国地图的轮廓

他们在广袤的土地上,辛勤劳动

流着汗水,有时候也暗自流泪水

含辛茹苦,养育孩子,赡养父母

常年奔波在故乡和异乡之间

这些年,有人返乡创业,将厂房

建在了家门口,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有人学有所成,从象牙塔回到故乡

用知识的力量,助力美好乡村建

每一个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

我爱他们每一个人,也就是

爱我的祖国和人民

 

大别山腹地金寨县南溪镇马头山下

有一所南溪中学,我读了七年书

在常州市红梅公园,我第一次

坐旋转木马,还拍下了彩色照片

在四川泸州,我品尝了一口68度的国窖

并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捡回两枚石头

在鄂尔多斯成吉思汗王陵

我看见了八百年不灭的酥油灯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一生,也许并不能走遍祖国的千山万水

我只能在《山海经》、《水经注》、《徐霞客游记》

以及唐诗宋词和四大名著里踏破铁鞋

我的祖国,是大漠孤烟下的一轮圆月

照亮边关,也照亮我的家乡

是黄梅戏、是六安瓜片、是兵马俑

是王勃笔下的秋水共长天一色

祖国的壮丽画卷已经铺开

秉承改革春风,新时代的如椽巨笔

正在描摹一幅大气磅礴的复兴图

 

如果一首诗歌能够表达我对故乡的爱

我希望将这首诗写得温婉细腻

像老家土墙上的茶篓,装得下茶香

也容得下汗水、鸟鸣和回忆

如果一首诗歌能够表达我对祖国的赞美

我希望是花香押韵,阳光抒怀

字正腔圆,切合平仄之律

篆隶楷行草之外,我还要动用信仰的笔法

替江山描眉,为人民喝彩

以新时代东风为笔,研墨习文

为改革开放,写一纸赞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