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工作理论
发稿时间:2018-08-22 15:45:00 编辑:李晨 来源: 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管理中心
根据英国社会工作学者大卫·豪(David Howe)的看法,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支持社会工作理论是对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包括关于人及社会本质、人与社会关系的、人类心理与行为、社会结构、社会规则、社会制度理论等。社会工作理论——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理论不仅为实务工作者提供依据,同时开阔他们的视野,做到深谋远虑。
一、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人类内心世界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理论观点
1、对人性的看法。人的行为是由非理性的力量、无意识动机和生物本能的冲动以及六岁以前某些心理性事件来决定。
2、关于人格的建构。人格包括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和超我任何一方占优势,就由可能产生不正常的功能。治疗焦点放在自我上,目的在于强化自我,使它更独立于超我,扩展它的知觉领域,提高组织能力,以便能占有新的本我部分。
3、无意识和梦的解析。 通过梦可以找到人的无意识,并通过自由联想对梦境中的资料与病人进行讨论,从而促进病人对自身问题的探讨。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梦都有特别的含义,都可以用来分析病人的心理历程和精神状态,非常强调梦与人在儿童时期的经验之间的关联。
4、焦虑与人的防卫机制。焦虑是人的精神上的一种紧张状态,它是从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发展而来的。分为现实焦虑、神经焦虑和道德焦虑。面对负面的经验,人们还会发展一套消极的方式来摆脱精神焦虑或道德焦虑,从而达到情绪的暂时困扰以达到心理的平衡,这种应对问题的策略或方式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被称为“心理防卫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否定、抑郁、解脱、合理化、转移、理想化等等。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
人的问题都源于内在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于潜意识中。理性无法察觉潜意识的经验,因此,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在于解释内在冲突的根源,使个人获得自我了解并能洞察和顿悟。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个别化原则
(2)与受助人签订治疗协议
(3)治疗者要为受助人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4)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5)在治疗过程中要倾听和感受受助人的想方法与感受,要给与支持、接纳和理解
(三)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精神分析理论的焦点在于儿童时期的性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治疗情境的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立和治疗性对话。治疗对话包括三个内容: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广泛的注意和同理的倾听)、诠释过程,治疗者诠释案主的内心世界。
摘自《禁毒社会工作》 莫关耀 曲晓光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