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上海交通大学胡凤麟:从实验室走向工厂

发稿时间:2017-09-27 21:17:00 编辑:王冬伟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从实验室走向工厂

  六年前的夏天,在燥热的实验中开始我的交大攻博生涯;六年后的夏天,在机器轰隆的车间中开始我的产品转化之梦。不同的场景,同样的身影,都是源于一颗追求梦想的心。我是胡凤麟,追求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能够造福人类健康的产品,2016年“创青春”中航工业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而现在,我正在创业的路上一路狂奔,追求自我的价值实现。

  创业之路,懵懵懂懂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材料、医学和工程学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而我的科研之路就从研究纳米颗粒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始,这个课题为纳米材料在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一个基础的研究理论。而在博士科研的后期,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够将自己的成果转为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来解决一个问题?能够将科研发表的SCI论文中的introduction中写到的潜力真正的变现。经过仔细的筛选和反复的实验对比,我发现博士期间合成的一种磁性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磁共振成像潜力,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实验和评价,决定开始该项目的创业转化之路,将这种纳米材料开发成一种新的磁共振造影剂,用于改进现在造影剂的缺点,并应用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在导师的帮助下,组建了的创业团队,找到了创业的“小伙伴们”。

  入门之处,获得肯定

  当真正进入创业过程中后,我才发现这是与科研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科研中,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样找到新的idea,发现新的现象。而在创业的过程中,尤其是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中,则需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指导下,将实验室的材料按照药物研发的要求一步步开发成能够临床应用的药物。而对于这个全新的药物,我们没有很多的经验借鉴,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优化,在原有的实验技术基础上,进行了结构的优化,小试工艺的研究,剂型的优化,使其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有效。在动物实验评价中,能够长时间的显示出血管的影像,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及其在血管检测方面的优势;同时能够清楚的显示小于1厘米的肝脏肿瘤,表明其在肝癌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的团队由于清晰的创业愿景和深厚的技术背景以及良好的市场前景,得到了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业学院以及团委的大力支持,并由学校推荐参加了2016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全国比赛,在参赛的过程中,我们在专业创业导师的辅导下,不断磨砺我们的商业计划书,使项目的成熟度不断完善,模式更加清晰。在全国比赛中,与全国众多优秀项目进行比拼,凭借技术的特色以及清晰的商业模式,以及良好的运行情况最后有幸获得了金奖。

  厚积薄发,任重道远

  在获奖之后,该项目进入到最为关键的工艺放大过程,这是决定材料能否产业化的关键步骤,由于制备工艺的独特性,国内外并没有相应的生产设备。所以在小试设备的基础上,我们自主设计并委托制造了规模化的生产样机,经过数十次的加工改造以及现场实验,完成了样机的生产制造以及性能的完善。由于是样机和第一次的放大实验,难免会有各种意外和波折,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我顶住压力,亲力亲为,完成了工艺的中试放大和验证,为项目的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我一路走来的原因,抱着一颗能够为健康事业做些什么的心走上了科研之路,然后再走上创业转化之路,一路走来都是在实践自己内心的理想。在创业和药物研发的过程中,也一直抱有将这些产品能够用于自己亲人身上的决心,为此我将在这条艰难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希望在将来的某天,一些病人能够因为他们的产品获得了更准确的诊断,得到及时的治疗,延长了生命的周期,提高了生存的质量,愿明天的世界更加美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