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北京理工大学李浩: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发稿时间:2017-09-27 21:23:00 编辑:王冬伟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李浩,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就读于组合导航与智能导航实验室。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我累计获得科技创新竞赛奖13项,其中国家级及以上竞赛奖励8项;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各类荣誉称号5项;荣获“工信部创新一等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奖学金9项;发表论文3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受理发明专利3项。

  大二我进入了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开始接触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同年,参加了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RoboCup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等,获得了两项全国一等奖。通过比赛我渐渐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充实的经历,带给我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大四,作为保研学生进入导航实验室学习,在此期间参与了百度公司POLARIS无人车底盘结构改装项目、胜利日大阅兵某装备方队多平台跟驰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等项目。自主泊车项目的想法,也是这个时候开始的。

  针对如今城市停车耗时长、停车过程繁琐的实际问题,我和同届保研的几个同学在实验室无人车平台上着手研发全自主泊车系统。尽管每天的忙碌与周围同学轻松的大四生活比起来有些格格不入,然而在别人看来枯燥的实验,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却乐此不疲。在无数次的头脑风暴后,我们提出了基于远程终端的“人车交互式自主泊车”项目,通过手机终端向车辆发送泊车指令,车辆根据接收到的指令进行泊车路径规划,并自主完成泊车入位的全过程。区别于市面上基于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的半自主泊车系统,我们的系统采用全景视觉相机与距离传感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车位检测,并基于“变径圆”思想,规划出更符合车辆运动学约束的全局泊车路径。

  为了测试泊车路径规划算法的正确性,我们利用飞思卡尔智能车制作了《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的自主泊车系统》,使用手机发送停车指令,车辆自主规划路径并完成泊车的整个过程。这个项目远赴日内瓦,在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荣获金奖。

  模拟实验验证了泊车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于是我们开始将自主泊车系统移植到实验室的IN2Bot无人车平台上,向着实际应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我们所研发的自主泊车系统能够有效的简化停车过程,缩短停车时间,切实的解决当下停车过程耗时长、停车过程繁琐的问题,方便人们的驾驶出行。这项作品在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了特等奖,项目运用到的关键技术均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已获授权。

  创新永无止境,自主泊车项目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基于“挑战杯”自主泊车系统衍生出了基于轿车平台的自主泊车系统,我针对不同平台进行了系统改进与实验验证。这项作品荣获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同时,荣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充实的科创经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好的项目,从想法到成型,从提出到答辩,每个过程都是严峻的考验。只有不断地参与、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进,才能做出有价值的作品。认真,永远是一切成绩的根本。

  基于科技创新竞赛的经历,2016年,我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了“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荣誉称号。这项荣誉是根据小平同志的遗愿设立的,是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奖项。我觉得这是一种传承,一种对创新精神的传承,一种不断激励我前行的动力。

  科研方面,我的研究方向是地面无人平台智能导航技术,主要研究无人车城市环境感知与路口识别问题。研究生期间,我研读了大量研究领域的权威论文文献,不断地学习最前沿的技术。针对无人车的城市路口识别问题,我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城市场景进行了语义理解与分割,提出一种基于概率的路口认知方法,发表EI国际会议论文3篇。我的导师常说,做科研贵在坚持,只有投入足够多的思考与精力,才会做出顶尖的成果。这种想法一直激励着我,在科研工作中持之以恒,不断探索。

  同时,我还承担着实验室的多项科研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2016年两次全国无人车竞赛,负责的工作是无人车感知算法的开发。在“跨越险阻2016”地面无人平台挑战赛中,我们团队的无人车荣获全国第五名,其中,团队所研发的由无人机、无人车组成的地空协同感知系统成为了大赛的一大亮点。在“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特立笃行号”无人车主打低成本、商用无人车特色,并顺利的完成了高速道路及城区道路的全部比赛任务,全程无人工干预。

  为了鼓励和带动热爱创新、喜欢钻研的青少年,我加入了导航实验室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作为后备人才指导教师,指导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101中学等多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正是怀揣着这样的情怀,看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加入到科技创新的队伍中,我觉得这就是我个人价值的最好体现。

  我始终坚信,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前所未有的。往大了说,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一份力量;往小了说,为能够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断努力。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战胜自己,勇于创新,坚持创新,人生便会更加有趣。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