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 >> 漫像大赛 >> 大赛动态 >> 正文

推荐人物|王化永:一片“粮”心 只为农民

发稿时间:2017-09-04 15:30:00 编辑:秦亮 来源: 央广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进入关键时期,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进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目前,全国40个选举单位已全部完成十九大代表的选举工作。一个代表就是一面旗帜,十九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与期盼。他们将以怎样的精神风貌履行职责?又如何展望未来的五年?即日起,央广网推出大型专栏报道《十九大代表说》,让我们走近十九大代表,听听他们的故事。

  王化永

  那是一绺饱满的穗子,上头的皮儿都裂开了,细小的白稻花在微风中摇曳着。48岁的农民王化永蹲了下去,用手轻轻地托起它,满脸自豪地对央广网记者说:“杂交水稻的自花授粉率就是高,你看稻穗这么大,笑得弯下了腰。”

  他的身后,是一整片绿油油的稻田,阡陌交通,井然有序。乍一看,它跟普通的水田并无两样,但立在田间的那几根柱子上、用于太阳能杀虫的蓝色反光板,透露出了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镇这156亩地的与众不同:它是袁隆平超级水稻高产攻关的试验田,产亩早在两年前就已突破1000公斤,是世界上最高产的水稻。

  “良种、良法、良田、良态”

  这片试验田的实施人就是王化永。如今当选十九大党代表的他,刚在长沙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汇报完这个夏天地里头悄悄发生的变化:“水稻开始抽穗,很快就会成熟。2017年的理论产量有可能达到1067公斤,提前实现超级水稻实验的第五期目标。”

  袁隆平听后非常高兴。他告诉王化永,可以把这片“超级水稻高产攻关示范基地”,叫成“科研基地”。这让连续试验了9年超级水稻种植的王化永感到骄傲,“科研两个字,意味着农民种地不再只是靠天吃饭,而是有了更科学的技术和方法。”

  他一直觉得,种植水稻就得有“良种、良法、良田、良态”。这是袁隆平院士赠给王化永的题词,被挂在水田边他家的那面墙上,更成了王化永一直以来的种粮理念。凭借着它,他的156亩实验田,从2009年的亩产841.6公斤起步,逐渐实现亩产872公斤、926.6公斤、988.1公斤的目标,到2015年突破1004.3公斤,屡创水稻世界最高产纪录,为我国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和科学种粮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辗转创业,不改“粮”心

    王化永的一天,通常是从六点多开始的。起床后,他就会带着村里九个年轻的农民,在家门前的地里头开始劳作。除草、引水、施肥、杀虫......从日出到日落,基本不休息,总有干不完的活。即便是大雨天或是烈日之下,也照去不误,“晒得像雷公,瘦得像猴子”。

  但看到一颗颗播下的种子,经过六个月的悉心培养,最终长成饱满得低下头的水稻,他还是兴奋不已,也感觉很值得。毕竟平均每亩一千公斤的产量,跟以前相比,“简直多得多了”。

  小时候,王化永家里有七口人要吃饭,但隆回县地形复杂,耕地也少。一亩地也就两三百公斤的收成,根本没得吃。那会儿跟大多数村民一样饿着肚子的他,常常想,先出去打工,混口饭吃,赚到钱以后一定回来,帮助村里提升水稻的种植水平,至少让农民吃得饱饭才行。

  后来,他去了长沙,做了十来年砖瓦工艺,学成归来后,在村里办起了砖瓦厂。又一个十年,让他成了人人羡慕的“永老板”、“永百万”。他甚至是被推举为县砖瓦协会会长。但身价百万的王老板,依旧忘不了饿着肚子的感觉,始终惦记家里的田土,希望有朝一日能种粮还愿。

  此时,羊古坳镇正承担袁隆平超级稻高产攻关试验,先后实现亩产700公斤、800公斤目标,但之后的830公斤、860公斤、900公斤目标均未能实现,高产攻关遭遇瓶颈。王化永“听在耳里,急在心里”。2009年,在外辗转拼搏了20年的他,开始承诺要突破“900公斤”的难关。“那会儿其实什么都不懂,也没把握,但觉得只要认真做,肯定会有回报的。搞个五年八年的,总能实现吧。”王化永对央广网记者说。

  当时他觉得,之前的攻关实验之所以很难实现突破产亩900公斤,是因为负责实验田种植的,都是村里的散户,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科学的技术支持。于是,王化永开始流转部分土地,尝试一个人统一管理这156亩试验田。但那会没有科研经费,他就自掏腰包,把之前二十几年打拼出来的210万积蓄和全部家底,都花在实验田上。这让原本就反对他关厂务农的家人叫苦连天。

  “作为党员,应该起带头作用,帮助农民。”屡试屡败的王化永,终于在2011年,收获亩产926.6公斤的成果,实现了自己“三年突破900公斤”的目标,使得我国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突破亩产900公斤世界高产难关。到了2015年,更是突破产亩1000公斤的,诞生新的世界纪录。

  带领粮农致富

  突破难关的王化永兴奋不已,但并不满足于此。将试验田的科研成果,推广到农民的地里,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稻谷,才是他的目标。

  为此,王化永带领农民购收割机,修水利设施,并将优良的种子和科学的种植方法,推广到隆回县合作社的7000多亩地里和全县的36万多亩田间,开设“田间课堂”,无偿为种粮户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全民”粮食优产高产。同时,他还让合作社以高于市场30%的价格收购稻谷,让种粮户不愁种、不愁管、不愁卖,零风险受益。“现在村民每亩地有六七百公斤的收成,同比增长了20%,平均每亩多赚了300块钱,大家的积极性也变高了。”王化永说。

  王化永表示,“我感受到这五年来我国农业最大的变化,是农产品的生产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不断转向品质的提升,人们不但要吃饱而且要吃好。农作物品种在优化,种植土壤的修复、环境污染的治理等生态问题也在逐渐改善,同时还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农田进行生物防治,农业生产越来越现代化。”

  接下来的五年,作为十九大党代表,王化永准备将超级水稻的实验田继续种下去,同时要将水稻的优越性与羊古坳镇的生态环境、商品粮基地等结合起来,形成水稻产业链。以走合作社道路的形式,统一管理种子、技术和方法,用农民的手生产产量好、质量好的优质稻谷,再高价回收他们的粮食,加工成大米,卖个好价钱,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当地的就业和脱贫,尽自己的一份力。(记者陈锐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