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号”航船的历史方位 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时代观”谈起
发稿时间:2017-11-30 15:28:00 编辑:李晨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姜宁 通讯员 车宗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党对我国现在所处位置的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也是贯穿党的十九大的一条主线。“新时代”概念的提出反映的是我们党对当前形势与任务的判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时代观”。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究会评论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车宗凯同学,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时代观”出发,梳理了不同时代伟人眼中的“时代”,对“中国号”航船的时代方位有了自己的切身体会。
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时代:大工业的资本主义时代
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大工业迅速发展,在他们眼中,“时代”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演变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的社会性质及其特点、趋势。划分时代的标准是多样的,这也决定了他们对时代判断的多样性,用生产力水平、社会主体形态、生产方式和社会基本矛盾以及社会交往形态等不同标准,划分出的社会形态也会是不一样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标准始终是辩证的、唯物的,是站在物质的基础上来划分的。
“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他所处的时代说成是资产阶级时代。对于这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辩证地分析,他们既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重大贡献,但是也对资本主义时代的丑恶性进行了无情地批判:“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那是一个社会激荡的时代,在两位巨人看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同大工业、大机器、社会化生产、国际市场、世界交往连在一起,社会处于永远不停的运动与变革之中,无产阶级和资本阶级的矛盾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无情地剥削和压迫着国内的无产阶级,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掠夺本性也在血与火的征服中暴露无遗,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世界在殖民的狂热大潮中连成一体:“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成为资产者。”透过马恩的文字,便可以品尝到那个资本主义时代的“苦味”,这个“苦”是国内无产阶级受压迫之苦,也是在疯狂殖民掠夺中殖民地国家的家国破碎之“苦”。
列宁眼中的时代: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时代
列宁的时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巨人没能看到的,“两人都没有活到世界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时代……第三个时代刚刚开始,这个时代使资本主义使资产阶级处于相当于封建主在第一个时代所处的同样的‘地位’。这是帝国主义时代,是帝国主义发生动荡和由帝国主义引起动荡的时代。”列宁在《打着别人的旗帜》中这样阐述他所处的时代。
作为一个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和研究帝国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宁依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发展变化,提出了科学的帝国主义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基础上,列宁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的时代观,在他看来要划分不同的时代,就要弄清楚“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用阶级地位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要以事实为依据,要有世界眼光。在列宁看来,“时代”是“各式各样现象的总和”,这个“总和”就是“时代”的主要内容。
在列宁的时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已经换上了帝国主义的新面具。垄断已经成为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了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实力对比又带来了帝国主义之间分割世界的战争,分赃不均使得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在全球爆发,两次世界大战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却又通过战争不断地摧毁人类工业文明的成果,人类一次又一次用自己创造的文明自我摧毁,受到压迫最深的莫过于殖民地国家,因此“帝国主义时代基本的、最本质的和必然的现象:民族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无产阶级的上升也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在这个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的金融资本“把上升的、先进的阶级变成了下降的、没落的、内在死亡的、反动的阶级”,无产阶级站到了时代的中心,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在垄断和独占的时代逐渐暴露,资本主义走向了下坡路,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母腹中孕育、成长。无产阶级的中心地位,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斗争是这个时代最高昂的旋律。“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是“社会主义的阶梯”,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列宁曾这样形容这个时代。正是在帝国主义毫无节制的掠夺中,这些被压迫民族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夹缝中逐渐觉醒,在列强的铁蹄侵略下奋起反抗,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伴随着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扩张此起彼伏。虽然一次次都失败了,但火热的运动给这个时代增添了“辣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一个崭新的世界就此来到人间。“辣味”是如火的激情,是激烈的反抗、是坚决的斗争!
新时代:“中国号”航船的历史方位
如列宁所说,“这里谈的是大的历史时代”,即以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性质与该历史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为标准,对时代进行定性和划分。能被称为“大的历史时代”,肯定不是几年、几十年的时期,也肯定不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范围,也不是一个或几个领域的空间,也不会是某个或几个历史事件的视野,而是一个宏大的、历史的、具体的时空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这个新时代意味着民族富强的“伟大飞跃”,意味着二十一世纪重新焕发生机的科学社会主义这个“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给全世界的全新选择。《联合早报》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判断既准确回答了我们在哪,更明确地指出了“中国号”航船的未来走向。
很显然,这个新时代不是一个与历史割裂的“小时代”,更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而是在“接力”中积淀的。这个“新时代”之“新”是相对的,是历史的,不是绝对的,不是静止的。要读懂“中国号”航船的新的历史坐标,就要读懂“新时代”的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新时代“变”的是生产力的整体提升,是主要矛盾的改变。从十八大到十九大的这五年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的五年。当下的中国,我们不仅能让十三亿百姓吃饱穿暖,我们还能上天入海,天宫、蛟龙、“复兴号”高铁等代表中国智慧的产品层出不穷。我国的生产力已经实现了整体提升。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综合了当今国内国际态势,对当前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全新的看法。生产力全面提升,温饱基本解决,“落后生产”告别的不仅仅是生产力,还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建立,下一步要使之成熟、完善。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航船只有破浪方可远行,在“中国号”的航船面前新矛盾新问题“一浪更比一浪高”,这是我们阶段性的变化。
新时代“不变”的是“中国号”航船的方向。当前,我国历史阶段、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依然没有变化。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依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和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依然在90位左右,民生领域短板依然存在,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许多生产生活难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发展依然是硬道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依然没有变化。中国所处的依然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面对的依然是全球化的世界经济。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让人民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就需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这个大国的执政党,作为“中国号”巨轮的掌舵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向依然没有变化,彼岸依然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把握这个时代的“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是一个重大的哲学命题。“新时代”是判断,告诉我们在哪里,更是一个宣言书,告诉我们要去哪里。在“新时代”这个导航仪的指引下,我们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未来的道路有了更加明晰的轮廓。但是,“新时代”是历史的,迈向“新时代”我们要向前看,但是也不能忘了“回头看”,看看我们来时的路,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出发”,带着“初心”上路,带着“使命”前行。
“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他们不能站在社会的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毛泽东主席曾经这样批判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的人。如今,“新时代”是广大青年的豪迈宣言和奋进鼓点,青年人要看清这一壮丽航程中的矛盾转化和问题变化,不能刻舟求剑,也不能守株待兔,更不能靠山吃山,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扬帆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