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对话“60后”:一棵“竹”的非遗情怀
发稿时间:2019-03-20 17:12:00 编辑:王冬伟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中),江苏省十竹斋饾板拱花水印木刻传习所副所长陈建伟(右)做客中国青年网“两会大家谈”节目现场。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0日电(记者 刘尚君)“只有将‘指尖技艺’转换成‘指尖经济’,才能使传统民族技艺光彩焕发;只有发展才是最好的传承。”3月12日,中国青年网“两会大家谈”节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表示。
2018年全国两会,身着民族盛装的杨昌芹亮相人民大会堂首场“代表通道”,面对中外记者的镜头,手持竹套水杯,向中外记者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故事,自信满满地向全世界展示了贵州竹编工艺的魅力。
发展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那次经历令人难忘,也更坚定了我传承、发展竹编工艺的决心和信心。”杨昌芹说。
过去的一年,杨昌芹把工作重心转向竹编手工艺品的创新研发和市场开拓上。“创新研发是为了让传统工艺更好地回归现代生活。”她大胆创新,在村里办起培训班,让更多村里的手艺人吸收现代设计理念,制作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现在,改良后的竹编茶具、箱包、配饰,样式更新颖、实用性更强,市场看好,还打入海外市场。
“竹编在全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赤水竹编有九百多年的历史。”1990年生人的杨昌芹是赤水竹编工艺第六代传承人,2012年,在赤水市政府的资金扶持下,杨昌芹成立了自己的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年销售额已达400万元。
杨昌芹的公司有50余名员工,都是当地的留守妇女。“工人月平均收入能达到3000元左右,关键是能照顾孩子和老人,兼顾了工作和家庭。”杨昌芹告诉记者,她的员工不用坐班,领取原材料后就回家工作,时间自己调控,“获得感、幸福感满满的”。
目前,杨昌芹创立的竹艺公司已经由一个小加工作坊发展到公司化运营,带动了周围几十名农户脱贫致富。“非遗手工艺传承,除了看手艺,更重要的是看耐力。手艺人很苦,能坚持下来不容易。”杨昌芹说。
“现在多数的竹编手艺人只会手艺,不会设计和销售。”杨昌芹谈到,这是老一辈竹编手艺人存在的普遍问题。设计和销售技能的缺失,在大程度上制约了赤水竹编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要成为复合型的人才,不仅要懂手艺,还得懂设计和销售”。
杨昌芹表示。“产供销要做通,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传承。”
非遗传承需要一种情怀
“匠人真的很伟大,要坚持下来确实非常不容易。”面对嘉宾主持李嘉林“非遗技艺和产品的传承有没有遇到困难?”的提问,江苏省十竹斋饾板拱花水印木刻传习所副所长陈建伟感慨道。
“开始学徒那段时间真的要有情怀。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情怀很重要。”陈建伟举起手中的《十竹斋笺谱》信笺,讲述了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
去年8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那封打动习主席的信,正是书写于由《十竹斋笺谱》衍生而来的彩色信笺上。代表各国青年写信的非洲姑娘汉娜·格塔丘写信用的信笺,纸张的右下方用淡墨素笔勾勒出一架山水屏风和一张摆放着书籍烛台的书桌,一旁是轻轻浅浅的簪花小字--“达旦 十竹斋”。
陈建伟介绍说,汉娜给习主席写信用的“达旦”,是《十竹斋笺谱》第三卷“高标八种”之一。“高标”出自南朝《世说新语·德行》:“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指清高脱俗的风范。“达旦”二字出自《三国演义》,讲的是关羽秉烛夜读的故事。一方小小的纸张,浅浅几笔勾勒,却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籍故事,蕴含着极其深厚的寓意。
《十竹斋笺谱》始印于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由明代末年书画家、篆刻家、出版家胡正言主持印制,聚集了当时顶尖的画工与刻工,历时十余年之久,成就了世界彩色印刷史上的里程碑。
《十竹斋笺谱》所运用的技艺,即“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是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迹,创造了世界印刷史上的里程碑。按照《中国印刷史》中的表述,“饾版”顾名思义,一是小、一是花样、一是堆叠——就是把不同颜色的小的雕版套印在一起形成彩色的画面。“先勾描全画,然后依画的本身,分成几部,称为‘摘套’。一幅图画往往要刻三四十块板子,先后轻重印六七十次。把一朵花或一片叶,要分出颜色的深浅,阴阳向背,看起来好似北宋人的没骨画法。这样复制出来的画,最善于保持中国绘画的本色和精神。”
而“拱花”,则是立体印刷技术。在《十竹斋笺谱》里,拱花分几种,有素拱,即完全不用颜料,纯粹靠纸面的线条立体感形成的画面,还有拱花作为器物的单色装饰的,以及在彩色饾版上面再做拱花的。无论是哪一种,都具备极高的技术难度,对雕版和印刷的技师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据陈建伟介绍,2016年开始,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绝技的活化传承启动,《十竹斋笺谱》复刻工程正式开启。以“打造大国工匠、再现艺术经典”为理念,聘请境内外专家组成顾问团队,立志全方位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价值。“我们希望最大限度地展现中国传统笺纸特殊的美,让它得以最大限度的表现,让青年人看到、感受到,从而愿意去体验、去参与、去传播、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