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格桑花”赴藏支教队:我们给藏族同胞送去“格桑”

发稿时间:2019-08-20 10:08: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格桑花”赴藏支教队:我们给藏族同胞送去“格桑”。视频剪辑:綦智鹏

  在西藏,格桑花代表了幸福、爱与吉祥。湖北文理学院已经连续六年向襄阳市对口支援县——西藏山南市琼结县,“赠送”了“格桑花”。

  2014年3月,湖北文理学院在得知琼结县急需援藏教师的情况后,即刻组建“格桑花”赴藏支教队。截至目前,已有8批共37人次的学生自愿参与爱心支教。

  这是一场位于雪域高原的青春接力。“格桑花”赴藏支教队用爱为藏族中学生打开一扇观察外面世界的窗户,牵起一条民族团结的纽带,用初心和担当书写了一份汉藏情深的青春答卷。

  目前,第八批支教队成员们已经结束了支教活动,他们将接力棒传给了师弟师妹们,8月底,新的征途即将开始。

  2019年,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赴藏支教队获得2019年“最美支边人物”荣誉称号。本人供图

  高原反应摧毁不了我的梦想

  因为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队员们在赴藏之前,学校就会叮嘱大家提前服用抗高原反应的药物。但在到达西藏的那一刻,支教队员依旧会被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击中”。“高反不容易克服,很多人会头晕、恶心、呕吐、流鼻血、睡不着觉。”湖北文理学院团委副书记、“格桑花”赴藏支教队指导老师龚丽丽回忆自己今年6月份去西藏的经历时,高原反应的阴影还没有散去。“我就属于高反明显的,第一天刚到时感觉脑袋都快要爆炸了,头疼的眼睛都睁不开,一直吐到动不了。”

  支教队员同时还面临着高寒、干燥,甚至喝不上滚开的水等一系列问题。因不适应环境,队员们生病也是常有的事儿,异地他乡,队员们都彼此关心、相互照顾。“难过的是隔这么远作为老师也只能通过电话关心问候一下。”龚丽丽谈到此处虽然心疼,但又自豪,“队员们全部坚持下来了,目前为止没有一个队员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半路放弃。”

  为什么不放弃?第八批“格桑花”赴藏支教队副队长黄灯麾有自己的答案:“决定去之前,我对那边也做了一些了解,不管结果如果,决定了就要坚持。而且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我们团队6个人互帮互助。”

  让一批批支教队员都选择留下来的原因是责任与感动。2019年3月,第八批支教队到西藏琼结县时已经晚上十一点多了,刚出车站口便看见西藏琼结县中的学老师在寒风中等着他们。到了学校,他们看到的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宿舍,喝上了刚泡好的茶。

  “你对这些孩子好,他们能够感觉到。”黄灯麾深有感触。“而且他们也会主动接触你,非常喜欢你、配合你。”有一个学生平时比较调皮,黄灯麾多次与他交流谈心,帮助这名学生走出困境。“最后他得知我要走时,大哭了一场,还给我做了一张精美的贺卡。”除了黄灯麾,很多支教队员都在结束支教时收到过孩子赠送的贺卡与不舍之情。

  西藏“桃李”别样红

  西藏琼结县中学学生赠送给支教队员的贺卡。本人供图

  而在课堂内外,支教队同样用真心对待着孩子们。“除了要掌握教材上基本知识点外,孩子们对世界其实是很向往的、渴望的。”支教队会抽课余时间给学生放电影,黄灯麾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在上语文讲到科幻系列文学作品时,特意给学生们播放过电影《流浪地球》。“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看完之后和他们交流的话,他们就会有一些新的想法,然后对科幻和这门课程产生更多的兴趣。”

  除了抓好课程教学,支教队们更是不断丰富着同学们的第二课堂,在琼结县中学出版了第一份校报、举办了第一届艺术绘画展、成立了第一个合唱队……

  定制队员、全面付出 这里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乡

  在公布招募通知前,湖北文理学院都会收到西藏琼结县中学一份课程“定制”单,根据当地的需求,然后再独家“定制”课程老师。龚丽丽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学校提到希望提高英语成绩,所以我们就会安排选拔英语老师,按需输送人才,保证将支教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国家对边疆的支援力度大,所以硬件方面还可以,主要缺少人才。”无论课内课外,支教队员们都尽己所能为孩子们付出。在琼结县中学,十多个首创课外学习实践项目扎实推进,七、八年级学生第二课堂的参与率达到95%以上,同学们更是在“北斗领航梦想”全国青少年北斗科技实践系列活动中获得了2个一等奖和1个三等奖。

  支教队员还积极帮助当地的发展。不仅设立了“格桑花支教爱心基金”和“格桑花·心桥”心理辅导工作室,具有艺术设计或建筑工程等专业特长的队员还会利用课余、周末和暑期参与当地的城建援建项目,进行街道墙绘美化、工程造价评估、城建测绘测量等等。

  支教队员在给西藏琼结县中学学生上课。本人供图

  “格桑花”支教队加强了汉藏交流,很多支教队员与当地学生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和指导,多名支教队员曾返藏看望学生。以支教活动为载体,湖北文理学院和琼结县开展校地互访的交流活动达到了25次,建立了“格桑花之家”展馆,开展线下线上交流,受教育人次非常广泛。目前,支教队员中有2人两次参与支教,6人毕业后扎根西藏,已有28名非支教队学生毕业后到西藏就业创业。

  今年7月22日,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赴藏支教队被中宣部授予“最美支边人物”荣誉称号。远赴西藏的“园丁”,在高原花园种出美丽的“格桑”,这场接力赛没有结束,仍在继续。(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实习生 宋仕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