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梦想奔月的航天人:我为嫦娥四号搭“鹊桥”

发稿时间:2019-10-18 15:39: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视频剪辑:史硕丰(实习)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一刻,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已经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上默默等待了6个多月。

  作为嫦娥四号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鹊桥”中继星担负着为嫦娥四号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的重要使命,关系着嫦娥四号任务的成败。

  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历时近三十个月,研制团队直面挑战,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按期完成了“鹊桥”的研制任务,用胜利书写了无愧自己、无愧国家、无愧党与人民的完美答卷。

  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研制团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供图

  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

  受发射窗口等限制条件,自项目立项之初,“鹊桥”的发射时间便已经牢牢地锁定在2018年5月。然而,作为世界上首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鹊桥”的研制难度不言而喻。要在不到三十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一颗全新卫星从方案设计到生产、集成、测试和试验的全部工作,进度之紧、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对于“鹊桥”研制团队的每一名成员而言,任务艰巨。但正如“鹊桥”总指挥、总设计师张立华所说,“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历经风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嫦娥四号任务有望实现我国的无人月球探测从‘追赶’到‘引领’的重大转变。能够参与到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项目中,每个参研人员都应该感到自豪。”

  在艰巨的研制任务面前,短短三十个月的研制周期显得异常的紧张。

  “鹊桥”研制工作一启动,项目团队就进入了起跑即冲刺的状态。他们狠下决心,制定了“二十四小时三班倒”的工作方式,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三十个月的时间完成使命。自此以后,深夜的测试间总会亮起属于他们的灯,假日的办公室里回荡着他们敲击键盘的声响。为了与时间赛跑,上至两总,下至一线的技术人员,很多人都直接把家安在了航天城附近的宾馆。队伍里不乏刚刚升任父母的年轻队员,有时孩子想爸爸妈妈了,队员们借着电话与孩子细语几句,一结束,转身又投入到研制工作中。

  为了完成大系统测控和应用对接试验,从白雪覆盖的北方林海腹地到黄沙遍地的西部戈壁深处,大江南北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初冬时节,位于祖国东北部的佳木斯,温度早已降至冰点。试验基地的条件也颇为艰苦,有的房间里甚至连暖气都没有。在二十多天的任务时间里,队员们晚上常常和衣入睡,更是连澡都不肯洗一次,生怕得了病,耽误了试验进度。

  嫦娥四号 “鹊桥”中继星研制团队正在进行测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供图

  年轻队伍 过硬作风

  “鹊桥”的研制团队是一个中青年为主的队伍,中年骨干力量是技术和管理的领路人,他们是这支队伍的定海神针,指引着队伍前进的方向。但在这支队伍里,更多的是参加工作尚不足十年的年轻人,他们有想法,有激情,有活力,是“鹊桥”研制的中坚力量。

  针对卫星技术新、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这支年轻的研制团队大胆创新,优化流程,肯奉献加科学干,为完成好各项研制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鹊桥”卫星搭载有一副口径为4.2米的的伞状抛物面天线,承担着实现地月中继通信的重要任务。尽管型号研制进度异常紧张,但为了确保天线在轨性能的稳定与可靠,型号团队本着新时代航天人的勇气与毅力,对天线结构、机构、热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无数次的迭代计算,对天线技术方案进行了新的优化设计,赢得了全体领导专家的认可,为中继星“鹊桥”的成功再添一道保险阀。回顾整个研制过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鹊桥”的研制队伍相对比较年轻,并且是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的新军,但却是一支有着扎实工作作风的队伍。他们始终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高标准、严要求,严把质量关,严控技术风险。

  为了确保“鹊桥”的研制质量,项目启动后,团队一字一斟、一句一酌,制定了以《嫦娥四号中继星产品保证计划》为代表的各类顶层文件,对中继星研制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各类指标进行了细致的分解,明确了中继星研制全周期的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可以说,这些文件凝聚了“鹊桥”研制团队数十人的智慧与经验,也饱含了他们对中继星研制任务的充分思考和探索。

  纵观整个任务研制流程,“鹊桥”研制团队没有耽误一个重要节点,没有出现一次低层次质量问题,按时保质完成了全部研制任务,展现出其应有的风采。

  同事迎接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试验队凯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供图

  探月用我 用我必胜

  2018年4月23日是“中国航天日”。

  此时,发射试验队正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最后的冲刺。在这一天,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张立华带领研制团队全体成员做出了“探月用我,用我必胜”的庄严宣誓,铿锵的誓言响彻在大凉山深处。

  在发射场最后阶段的工作中,没有任何一名队员松懈和麻痹,他们用扎实细致的工作,把好了发射前最后一道关。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研制队伍精心制定流程、认真准备预案、细致操作实施,确保了卫星通过了近月制动等关键过程的考验。

  嫦娥四号中继星在绕地月第二拉格朗日点的halo轨道上稳定运行超过半年。12月14日,中继星按计划完成了与着陆器的第一次中继通信链路测试,中继星与着陆器之间的中继通信链路工作状态良好,通过中继星转发的着陆器遥控和遥测均正常,表明中继星具备了为嫦娥四号任务提供中继通信保障的条件。

  “鹊桥”研制团队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圆满完成了“鹊桥”的全部研制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研制团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航天青年人们都拿出了“决一死战”的拼命劲头,而且将这股劲保持了近三十个月,这其中的汗水与泪水,难以言表。如今回首,那三十个月的殚精竭虑、攻坚克难,“鹊桥”团队经历了常人所不能想的艰苦,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及的成就。而这一切,都源于新时代航天人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实习生 史硕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