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国门的“白色陀螺”
发稿时间:2020-04-30 11:26: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守卫国门的“白色陀螺”。视频剪辑:綦智鹏
在连轴参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分流国际航班工作16个小时后,27岁的郝诗涵领悟到了一种仪式感,“突然有一天,和前线的医护人员一样,我们接过了他们手中的接力棒。”
3月,新冠肺炎境外输入病例明显增多,国家卫健委采取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整体防控策略,要求各地在巩固境内防控成效同时,做好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工作。
紧接着,在机场、码头等重要口岸,各联检单位的青年突击队和来自全国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和同事、前辈们一起,守在国门前,他们身穿防护服,像一只只白色的陀螺在国境线上高速旋转。
第一入境“客服组”
在这里,国航天津分公司地面服务部旅客服务中心客运员、登离机岗位领班郝诗涵坚守了岗位2个月。
3月19日,《关于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有关事宜的公告》发布,决定调整目的地为北京的部分国际航班从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入境。
战疫阵地逐渐转移,筑起一条固若金汤的国门防线变得尤为重要。
3月23日,5架国际航班分流天津。前一天夜里,国航天津公司号召党员、团干部、班组长,机关和后勤保障等各个岗位的员工127人组建青年突击队。23日当天,从清晨6:49分开始,来自纽约、洛杉矶、莫斯科、法兰克福、旧金山的5架重机型客机陆续落地天津,共涉及1320位旅客。
“保障要求多、航班数量多、旅客人数多、行李件数多、沟通单位多”,作为地面服务部旅客服务中心党员突击队队长,郝诗涵说,压力和考验不是一点点上来的,“而是轰地一下集中起来,抛到你面前。”
国航天津公司青年突击队。受访者供图
她所在的队伍平均年龄28岁,也有刚入职不久的新员工。突击队“以老带新”被分为3个班组,每组队员被固定分配到“工作四号位”的战斗序列中:一号位负责敲开舱门,确定机上乘客情况及上报发热及症状旅客信息。二、三、四号位是为保障分流工作设置的,主要是引导密切接触者和正常旅客到达指定区域,同时做好现场服务工作。
郝诗涵拿着对讲机不停地讲话。她的岗位非常重要,就像是交通大动脉的枢纽,“调整和优化所有通道的工作流程”。她介绍,除旧金山的航班是晚上抵达外,前四趟航班平均每隔2个小时进境一架,每架航班大概有350人。
高密度的班次,高流量的人群,相对封闭的空间,给机场内的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从飞机落地开始,队员为所有航班的旅客规划了分流路径,“飞机停靠的位置,旅客何时下机,谁先走,从哪里走,填写入境手和进行流调观察的时候是否会造成超长时间的排队等候都要考虑。和开车是一个道理,避免拥堵。”
站在枢纽中心的郝诗涵掐算着“控场”时间。而此时,同为第一入境点的呼和浩特机场正承担着前所未有的服务保障压力。
国航内蒙古公司殊保障青年突击队正在为乘客提供餐食。受访者供图
国航内蒙古公司殊保障青年突击队队长门贝特介绍,3月20日起,呼和浩特机场开始保障国际分流航班,承接了来自东京、伦敦、巴黎、马德里、哥本哈根等8个国家的航线,保障旅客行李5000余件。应该说,这是呼和浩特机场首次承接大航线的国际航班,队员们前期至少做了两次实操训练。
为应对高峰客流,突击队员一遍遍地弯腰、查看、起身,对旅客的行李进行提取、记录,确保旅客姓名、座位号、行李号、行李重量无一错漏。
这边,是在近千件行李中不断搜寻整理,那边,门贝特正推着装满600份食物的餐车引导有需要的旅客用餐,还有一支小分队即将入客舱,开展清洁和垃圾回收工作。
不论是哪个岗位,队员们好似自转的陀螺,不停转。
3月23日,郝诗涵的工作进行到了第二天凌晨,长达16个小时。她记得,23日夜晚,等待最后一架航班落地时她穿过候机厅,透过玻璃窗,看见两位同事在停机坪上来回踱步,天津的夜晚吹起冷风,白色的身影倚偎在一起,相互取暖。在向前走几步,靠近廊桥的位置,一位男同事靠着栏杆席地而坐,睡着了。
中检集团东营青年突击队对进境船舶进行防疫消毒工作。受访者供图
特殊口岸“检疫员”
东营口岸,牛文龙的防疫消毒工作在海上进行。他与进境船舶打交道。
疫情期间,中检集团山东公司在威海、东营、烟台、青岛、黄岛、日照等口岸迅速成立突击队,协同海关等单位做好入境防疫消毒工作。东营青年突击队仅有6位队员,全是业务骨干,平均年龄29岁。
一般来讲,海上防疫作业用时更长。来自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境船舶需要在离海岸至少十五海里的锚地停靠。牛文龙和队员们坐两个小时的交通艇提前到达锚地,进行锚地防疫消毒。如遇风浪,这段路程走得会更久。
船舶在锚地停靠后,牛文龙和队员身穿防护服,背着20公斤的消杀设备,带着手套和脚套,攀爬软梯登船。海风吹来,梯子会随之摇晃,他们每向上走一步要非常用力才能保持平稳。登船后,牛文龙首先和船长进行沟通,对船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问询。之后,在船长的引领下,对船舶生活区进行防疫消毒,作业时间至少1小时。
“我们检验认证检疫工作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要守好国境。”牛文龙介绍,自3月1日至今,东营青年突击队进境船舶锚地防疫消毒14艘次,进港船舶防疫消毒128艘次。
中检集团东营青年突击队对进口种牛隔离场和饲料进行防疫消毒。受访者供图
除此之外,东营口岸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它是进口种牛国家一类口岸。
3月中旬,3347头种牛从新西兰漂洋过海搭载船舶入境。在疫情外防输入的关键时期,动物的防疫消毒工作同样不能松懈。“它们要在隔离场接受45天的隔离。”牛文龙和队员们提前进场,对隔离场进行三遍消杀,对饲料进行蒸熏消杀。
在河南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及邮政口岸,消毒后的包裹有序地在国际邮件分拣线上运转。自1月24日至今,薛少明带领的中检集团河南公司党员突击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队员奋战在分流国际航班的机场口岸,一组队员对来自高风险地区的进境邮件做消杀。
薛少明说,近一个月来,境外邮件吞吐量约40万件,数量不多,但也要重视。队员每天早晚对分拣线进行终末消杀2次,对邮局交换中心场地进行预防性消毒2次,对所有来往邮车进行消毒不计其次。
中检集团河南公司党员突击队对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及邮政口岸进行防疫消毒。受访者供图
志愿服务“翻译官”
“几乎每一位旅客都是特殊的个例,有着不同的诉求,身为志愿者,就是帮助大家达成目的。”北京科技大学的于炳华,在参与首都新国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日记中写到。
一位日本旅客来到中国工作,在得知疫情管控政策后,向于炳华提出返航的想法,希望能得到帮助。恰巧当值的志愿者小组中没有日语翻译,距离下一次换班要等6小时。情急之下,为了缓解旅客情绪,尽快解决问题,于炳华和组员找来纸笔,连写带画与旅客沟通,达成共识。
“面对不配合的乘客,不能用生硬的语气问他,而是像聊天一样,毕竟大家用一种语言,距离就近了些。”天津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刘婧玲在实战中总结了一些技巧和经验。
刘婧玲学的是俄语语言文学专业。3月21日,她接到学校通知报名参加了南开大学抗击疫情翻译志愿者突击队。同一批招募的还有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志愿者。
3月23日,应对5架国际分流航班落地天津,刘婧玲也在场。她领到的任务是协同海关人员对莫斯科航班旅客进行入境问询。每位旅客要问至少20个问题,最快需要20分钟。
南开大学抗击疫情翻译志愿者突击队。受访者供图
后面排起了长队,刘婧玲想再快一点,但是穿着防护服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往往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她更大声地表达,更用力地支起耳朵。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几乎没喝过水,口感舌燥。刘婧玲是天津人,她认为,能够有一个发挥专长的机会守护家园,是件幸福的事。
机场外,同样需要志愿者的守护。为方便天津社区网格化管理,南开大学自3月31日起,每天安排1名英语专业师生24小时电话值班,为南开、红桥、北辰、蓟州等区提供电话远程翻译服务。到今天为止,张雅雯仍在线上待命。
她是该校的博士生,曾在航空公司工作。“我的各方条件都是最符合的,除了老师之外,我的经验还算丰富,我愿意去承担这份责任。”她是英语专业第一个报名的志愿者,“想都没想。”
电话翻译服务开通后,每个小语种分队都在线上组建了服务阵地,24小时随时准备着。但是至今,张雅雯还没有接到一起援助任务,她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中青报·中青网网记者 刘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