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打造高原上行走的“青春课堂”

发稿时间:2022-08-15 13:40:00 编辑:秦亮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 王赫 通讯员 陈文婷 郭小玉 魏海勇)“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抓起,从我做起……”2022年7月21日,在海拔5500米的青海格拉丹东雪峰西侧山脚下,由17名地大青年学子组成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考实践团成员汇聚一起,发出保护长江源的倡议,以实际行动守护这一江清水,打造了高原上行走的“青春课堂”。 

  饮水思源,在专业实践中坚定青年志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处长江之腰,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从地球科学视角系统地认识长江、研究长江是长江保护和发展的基础。实践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成立地质、地理、冰川勘测、水文与生态、人文与社科等5个专项组,15天行进1万多公里,深入长江源区开展系列综合考察,在青藏高原留下了无悔的奋斗足迹,更筑牢了“长江大保护”的信念根基。 

  “我和小组成员在长江源共采集了10个点位的基岩和现代河沙样品21份,在格拉丹东侧峰采集岩石样品50多斤,我们希望更好地研究长江的演化过程。”地球科学学院大一本科生张典是科考实践团中年龄最小的成员,他期待自己能用专业知识,认识长江源、保护长江源,做“长江大保护”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实践团成员在格拉丹东侧峰采集岩石样品。通讯员 魏海勇 供图 

  “冰川退缩将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我们需要加快科学观测和分析研究,为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供科学方案。”实践团成员、环境学院三年级本科生李小斗在亲眼见到岗加曲巴冰川呈现“一分为二”的迹象时,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解决长江源问题的决心。

实践团成员观察岗加曲巴冰川。通讯员 魏海勇 供图 

  在格拉丹东雪山主峰顶,实践团冰川勘测组成员利用自主研发的高山冰心取样器在峰顶成功钻取冰心。“冰心中存在一些微生物,比如细菌、藻类等,这里的生物活动比活水中的要弱很多,钻取冰心可以为研究长江源气候环境变化提供支撑。”实践团成员、李四光学院一年级本科生谢沛峰介绍道。

实践团成员在采取冰芯样品。通讯员 魏海勇 供图 

  “我和小组成员通过资料学习、实地踏勘和样品采集分析,了解到了长江源地区沙漠化的历史演变过程。我希望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呵护和反哺我们依赖的长江。”实践团成员、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邹司雅和团队成员发现了古沙丘群,回校后选择继续从事高原沙漠化研究。 

  酌水知源,在基层调研中增进青年认知

  在长江源,实践团对接学校、村镇、企业、农户10余个,调研当地特色盐湖产业、长江源区文化特色,从生存之基、发展之源等角度,探讨长江源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居民可持续性生计发展。 

  “这里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份信息都来之不易。我们克服高原反应,3天跨越两省,在青藏高原深度采访了18位牧民,整理了访谈纪要8份。我们走进长江源村村史馆、长江源民族学校、唐古拉山镇政府等,了解了当地居民生态文明意识、产业发展、移民生活等。”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汪钰婷是科考队人文与社科组的成员,通过调研她对三江源有了更加鲜活的认知。

实践团成员与当地牧民进行交流。通讯员 魏海勇 供图 

  “这里的‘红山脉’地质景观有望成为可可西里的一座大型‘地质公园’。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打造高原特色藏式风情旅游村落,是实现长江源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实践团成员焦弘睿在深入考察调研后,结合学科专业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原绿色发展之路。

  “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将发挥本专业知识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在实践团的努力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乡村振兴学校实践基地”在长江源村揭牌,为广大青年学生在高原考察国情民情社情,在了解民情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创新表达中勇于砥砺奋斗搭建了平台。

  追本溯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焕发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提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长江源区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整个中下游地区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态战略地位。实践团深入长江源区以实际行动寻得“源头活水”,读懂“国情”书、直面“真”问题,贡献“青”力量,在青藏高原解锁生态文明“无字书”,上好长江保护“思政课”。 

  “我们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趟河谷、攀冰壁、看冰川,上了一堂以冰川、河流、大地为‘教室’的思政课。”实践团成员、环境学院二年级本科生马浩表示:“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把长江所需、流域所盼与自身所学所长结合起来,从源头做起保护长江,从自身做起建设美丽长江。”

实践团成员在沱沱河支流处采取河流水样。通讯员 魏海勇 供图 

  “在长江源科考实践中,我们观水体、察水质、采岩样,了解长江源地区地质环境基础和长江源生态环境现状,打造了长江大保护的鲜活实践样本,将保护母亲河由口号变成了实际行动。”长江源科考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苗世鹏讲道,回校后将积极开展长江大保护科普宣讲,呼吁更多人参与到长江大保护中来。

实践团在学习索南达杰烈士故事。通讯员 魏海勇 供图 

  “当我们倾听到用生命守护可可西里的索南达杰的故事时,‘澄澈的爱 只为中国’成为我们内心最强音。”长江源科考临时党支部副书记、体育学院研究生李璞在实践过程中深受触动,决心从身边事做起投身长江大保护行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坚持建设“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的价值追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激励广大师生踊跃投身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据悉,早在2002年,学校组建了由14名大学生组成的国内首支大学生长江源科考队,赴格拉丹东长江源头考察,吹响地大学子扛起“长江大保护”时代责任的冲锋号;2017年,启动实施“地学长江计划”;2021年,学校发起“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联动长江流域9所高校,120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1万余名师生,开展科普、实践活动;2022年,开展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考,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青年学生在青藏高原唱响“长江大保护”青春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