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青春正当时 奋斗同路人│汉中藤编代表性传承人陈凌凯:一根棕榈藤 编出增收致富路

发稿时间:2024-08-22 14:10:00 编辑:张建伟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一根根小小的棕榈藤,通过匠人之手,变成耐用的家具、时尚的艺术品……这就是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汉中藤编。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汉中考察时指出:“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作为汉中藤编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凌凯正走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道路上,用多种方式让汉中藤编这一古老手艺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在做藤椅,那时候藤编产品的品种比较单一,但是市场很大。”出生于“藤编世家”的陈凌凯,从小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之下,对藤编的技艺和传承有着特殊的感情。大学期间,为了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陈凌凯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售卖藤编产品,大学毕业以后,怀着把藤编推广向全国的理想,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用互联网为藤编产品打开了另一条销路。

  “刚开始做电商的时候,整个公司只有我一个人,从客服美工到收发产品都是我一个人在做,后来才逐渐开始扩大团队。”成立初期,陈凌凯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有时凌晨两三点还在和客户沟通。后来团队渐渐扩大,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为了跟上暴涨的销量,产品质量开始下滑。一边是每天都在加班赶工的工人,一边是大批质量不达标的产品,陈凌凯两头为难。

  为了解决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当时的陈凌凯想到了职业培训。他联系周围的乡亲们,提供免费的藤编技艺培训,让大家闲时在家做藤编产品,陈凌凯的公司负责上门回收和后续的销售。在解决了货源的问题之后,陈凌凯发现这种做法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生产力不足的问题,让家乡的手艺人多了一份收入,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宣传带动汉中藤编产业,于是决心将这种模式发扬光大。

  于是,在之后的几年里,陈凌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了一套汉中藤编技艺培养体系。“我觉得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传统技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技艺必须要人来传承,要不停地去培训新的传承人,才能做到持续性发展。”陈凌凯说,“所以,我们特别聘请了多位当地的老手艺人,手把手培训学员。”四年时间里,陈凌凯已经培训出一千多名汉中藤编手艺人。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陈凌凯在发展公司的同时,也帮助当地居民在致富道路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公司步入正轨以后,陈凌凯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他发现,有藤编产品购买习惯的大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轻人对藤编似乎“不太感冒”。于是陈凌凯就想,能不能开发一些年轻人喜欢的产品、向他们推广藤编技艺?怀着试一试的心态,陈凌凯经常和团汉中市南郑区委进行对接交流,创造性推出了藤编文创挂饰、创意伴手礼等,没想到一上架就颇受欢迎。“我认为我们要做大做强藤编产业,首先就要放大特色,把独有的东西做得更好,并且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新的用户,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藤编、爱上藤编。”陈凌凯表示,这些尝试使他逐渐坚定了持续创新的信念。

  如今陈凌凯已成功当选为汉中市南郑区青联委员,他的公司已经颇具规模,为当地提供了近百人的就业岗位,还辐射周边村镇,让更多的人有了一份额外的收入,据了解,仅2023年就带动当地一千六百户居民平均增收一万五千元。同时,陈凌凯的举措也让藤编技艺在当地乃至更广泛的地区得到了有效的传承与发展。他说:“我希望通过我的产业,不仅能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更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藤编的传承队伍中来,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监制:金锐

监制:王岑予

策划:刘洪侠 田昕禾

记者:王金海 田昕禾

剪辑:王金海

设计:朱钧有

宣发:曾繁华 杨月 王飞 冯云慧 潘晓文

鸣谢: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党委、政府

共青团汉中市委 共青团南郑区委

汉中禹兴融创传媒有限公司

《青春正当时 奋斗同路人》系列微视频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出品单位:中国青年网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