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00后桥隧“护航员”首战春运
发稿时间:2025-01-31 14:22:00 编辑:王金海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数九寒天,北风呼啸。1月24日,早上8点多,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工务段白河A桥隧检查工区的桥隧工艾礼行、崔鑫鹏、张吉在工长邓宏旭的带领下到达下麻虎1#大桥开始一天的工作。艾礼行、崔鑫鹏、张吉都是00后,今年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春运。
“检查桥梁设备时,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抓稳扶牢,特别是要重点检查梁体、支座、桥墩及桩基础等重点部位……”工长邓宏旭对即将下桥检查桥梁支座的作业人员叮嘱道。
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阳西至重庆,是西北连接西南,东进西出的铁路交通要道。春运期间,平均七八分钟就有一趟列车从襄渝铁路通过。为确保春运期间列车运行安全,艾礼行、崔鑫鹏、张吉几人每天都要对桥梁、山体、隧道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第一时间找到设备病害通知设备工区进行及时维修。
“手扶固、脚踩实。注意安全!”艾礼行下桥时大声地提醒后面的工友。检查桥梁是一项难度高、挑战大的工作。检查人员从箱梁和简支梁的交接处顺着检查梯小心翼翼下到距离河面50米高的地方,在4平方米的桥墩上,他们沿着围栏对墩台结构、支座、梁体等进行全面检查。在大桥的正上方,每隔两三分钟就有一列火车开过,声音呼啸,伴随着震动,整个人都跟着摇晃起来。
“张吉,过来搭把手用卷尺测量一下1-2号支座纵向位移!”崔鑫鹏一边呼唤工友过来帮忙,一边翻开塑胶保护罩仔细查看支撑着100余吨简支梁的桥梁支座四角相对高差是否满足要求、螺栓是否松动、位移量是否超限等,每检查一处他都会将数据如实记下。“检查支座,由于空间限制,只能半个身子伸进去趴着检查,稍稍一抬头就会碰着,很难受。”崔鑫鹏说。在崔鑫鹏检查支座的同时,艾礼行站在围栏边使用望远镜,查看桥面下部横隔板是否有裂痕,排水管是否有杂草。
“第一次下桥墩作业时,我的腿都是软的,每一步挪动都提心吊胆,感觉不是我在走,而是桥在走一样。”艾礼行说。“支座无变化。”崔鑫鹏说完,便小心翼翼地从桥台上爬了上去。“设备状态良好,已拍照记录。”他们都要仔细检查是否有裂痕、渗水等情况,查看完整座桥梁花费将近三个小时。
春运期间,桥隧工除了对桥梁、隧道进行检查外,搜山扫石也是很重要的工作,目的在于观察山体变化,检查旧危石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置新近产生的隐患。经过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累积,哪里的石头易受潮,哪些石头已开裂,哪里常有野生动物出没,艾礼行等人都写于本、记于心。每次巡查时都会将巡查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本子上,对照检查并及时更新危石的信息。
12时00分,已到午饭时间,他们顾不得手上、脸上的灰尘,拿出包里自带的干粮,就着暖瓶里的水大口大口吃起来。简单的午餐过后,他们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来自武昌的00后新工张吉,入路仅仅5个月。他坦言,刚来时面对连绵的群山和密集的隧道,也曾打起过退堂鼓。“从小到大还没见过这么多山,火车一个隧道接着一个隧道,我眼睛都花了。”但当他站在镌刻着“共青团优质设备一条线”“全路青年文明示范线”的石碑前,看着那些记录着前辈们奋斗足迹的老照片,他被深深触动了。“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铺就了这条钢铁大动脉,我们一定要守护好。”从那以后,张吉跟着师傅们走隧道、爬山头、巡桥梁,再也不喊一声苦。
山下,K352列车呼啸而过,张吉望着远去的列车,眼中泛起泪花。“那是从成都开向武昌的车,那是我家的方向。”有些人不能回家,却为别人守护着回家的路。(记者 王金海 通讯员 张霖、陈星衡、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