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青年:在深蓝疆场书写新时代青春答卷
发稿时间:2025-05-03 13:29:00 编辑:秦亮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南海之滨的深圳,全球最年轻的ROV总监韩超紧盯屏幕操控着我国首个深水油气行业水下机器人七功能机械手;在渤海之畔的天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刘海林与团队攻关50余项技术,填补国内双金属复合海管焊接空白……这些闪亮的名字背后,是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油工程)团委构建“选、树、育、用”全链条典型培育机制,激活青年建功立业“一池春水”的生动实践。
蓄水池:在攻坚一线发现“种子选手”
海油工程青年突击队队长楚金勇。
“典型不是盆景,而是从基层沃土里长出的劲松。”近年来,海油工程以党建带团建、宣传搭平台的共选共树机制,将典型培育深度融入增储上产主战场。在蓬莱19-3油田二期综合调整项目,青年突击队队长楚金勇打破常规,在大海里“盲眼穿针”,成功对接大口径重叠法兰,为项目节约资金约120万元;在我国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中,焊工们遇到了只有小拇指粗细的小管径焊接难题,天津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宋凯主动请缨,最后“左右开弓”成功解决空间狭窄的焊接难题,助推我国油气开发迈入超深水时代。
天津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宋凯正在进行焊接。
通过公司团委搭建的“十佳青年”“蔚蓝之星”评选平台,和所属单位团组织开展的“最美技服人”“建造青年说”等基层擂台赛,公司青年在省部级以上评选中获奖52人次,形成“金字塔”式典型储备库。
炼金术:用时代标尺锻造精神坐标?
如何让典型人物既立得住、更传得开?海油工程团委给出答案:提炼精神内核,注入时代强音。在第十届“十佳青年”评选中,组委会设置“精神萃取”环节,组织所属单位团委与青年代表共同挖掘典型人物的思想特质。
95后全国劳模、海油工程最年轻的焊接教练王佳鑫。
95后全国劳模王佳鑫是“公司最年轻的焊接教练”,他接过了“烫手山芋”,将加拿大LNG项目焊工考试合格率从42%提升至80%以上,为公司节约成本940万元;“工业医生”廖良进,用努力和汗水成长为中国海油最年轻的无损检验高级资质人员,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一举摘得两金三银,实现检验队伍历史性突破。这些带着海油印记、充满时代张力的精神符号,让典型人物成为可感可知的青春坐标。
成长链:让榜样力量转化为发展动能?
在典型培育“后半篇文章”中,海油工程团委打出“政策包”,将荣誉与职业晋升、项目资源挂钩,46名“蔚蓝之星”候选人被纳入公司后备人才库,48名“十佳青年”走上关键岗位,发挥更大价值。公司团委以“压担子+搭平台”双轮驱动,构建青年建功立业生态圈,对先进典型高标准、严要求,交任务、压担子,组织8名青年组建青年创新工作室,给予典型人物“揭榜挂帅”优先权。为强化示范效应,海油工程团委创新“成长导师制”,安排典型人物参与战略研讨和青年人才培养,通过座谈会、师带徒、结对子等形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
海油工程团委举办蔚蓝之星评选活动。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油工程青年用实干诠释,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壮阔征程中,每个奋斗的青春都值得被看见,每个拼搏的身影都该成为灯塔。(记者 刘尚君 通讯员 余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