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50℃的作业场是我的‘战场’” 铁路检车员战高温保安全

发稿时间:2025-08-14 15:26:00 编辑:秦亮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组长,一道48012次,预报机后第1位车辆基础制动装置有异常声响,请求复查!”对讲机中传来的急促呼叫打破了值班室的沉闷。徐浩迅速确认信息并回应道:“收到。小赵、小李,跟我上。”话音未落,他已抓起检车锤和手电筒,快速融入热浪翻滚的露天作业场。

  正值暑期,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东车辆段泉州运用车间黄塘列检作业场内热浪蒸腾,钢轨反射着刺眼的白光,地表温度直逼50℃。暑运高峰叠加电煤保供关键期,繁重的检修任务压在了每一位检车员肩上。

  作为泉州运用车间一班组长,今年35岁的徐浩是车间有口皆碑的技术能手。他从检车员干起,当过列检值班员、列检组长,如今已成长为班组的“技术主心骨”,扎实的履历和过硬的技术为他赢得了段先进青年、段标准化之星等多项荣誉。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无论是值班室的电子屏幕前,还是滚烫的股道间,亦或是狭窄闷热的车底,他总能在最关键的环节发现隐患,守护着列车运行的安全。

  徐浩在车底进行检查作业。通讯员 谷堂林 摄

  目标车辆旁,热浪灼人。徐浩示意年轻组员小赵先检查,自己则在一旁凝神观察。当小赵初步判断指向一处杠杆连接时,徐浩才上前,手中的检车锤在几个关键节点跳跃、叩击。他迅速做出判断,并指导小陈协同处理。

  这精准的判断力源于他多年在检车员、值班员等多个岗位的积淀。班组同事都记得不久前一个紧张的夜班——一列即将出发的货车突发制动机缓解异常,情况紧急。正是徐浩凭借丰富经验和冷静头脑,迅速判断出问题关键并提出了高效的解决方案,为列车准点发出抢回了宝贵时间,避免了运输中断。

  保障车辆安全的核心“战场”往往深藏在视线难及的车底。面对一辆待检的低矮集装箱平车,徐浩深吸一口灼热的空气,身体几乎折叠成90度,并将上半身艰难地探入转向架内档的狭窄空间。这里如同一个密不透风的蒸笼,温度比地表高出近10℃,油污混合着煤灰的气味令人窒息。

  汗水瞬间涌出,混着煤灰流进眼角,带来阵阵刺痛。徐浩强忍着不适,左手稳定地操控着手电光束,右手配合着光线,在滚烫的车轴、侧架导框、弹簧托板等关键部件上逐一仔细探查。光线昏暗处,他需要反复调整角度,屏息凝神,确保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为了彻底核查一处侧架导框的状态,他保持着这个极限姿势近20秒钟,汗水早已将后背的橙色工服彻底浸透。

  一个白班下来,这样的“深度潜入”多达上百次。正是这份在极端环境下的专注与坚持,让徐浩在最细微之处,一次次识别并排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徐浩在确认车体情况。通讯员 谷堂林 摄

  完成繁重的白班检修和细致的交接班工作,徐浩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放松。拖着疲惫却踏实的脚步,他习惯性地抬眼望向窗外暮色渐深的城区方向——那里有他牵挂的港湾。在泉州这片热土深耕十余载,他不仅成为了车间的技术骨干,也在这里安了家。这份牵挂,是他坚守岗位的深层动力之一。

  窗外,编组站的灯火已经亮起,映照着繁忙的站场。股道间,检车锤那熟悉而富有节奏的敲击声再次清晰有力地响起,接班的工友们已然开始了新一轮的安全守护。暑运的热浪依旧翻腾,而守护安全的职责,始终在这灼人的高温下延续。(记者 李婧怡 通讯员 向帅 谷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