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钢构专家”左树生:丝路起点造文化地标 极限工程演绎毫米精度

发稿时间:2017-05-18 15:27: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 :绵长的丝路,诉说着古老先人的智慧、包容与开放,叙述着沿途的风霜与故事。“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代与现代的交融,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这条神奇的路上,青春的印记如此鲜明,时代的号角时刻长鸣,期待与希望永远在路上!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⑤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 刘尚君 通讯员 闻江 李冰)加工精度2毫米,空中定位1毫米,安装精度1毫米……这是属于中建二局三公司西北分公司陕西大剧院的专属“精度”,也是该项目钢结构工程师左树生的“极限挑战”。

  陕西西安,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与桥梁。我国西部最大的仿唐建筑地标工程——陕西大剧院,即将在这里正式竣工。它将成为我国西部文化艺术走向世界的梦想之地,展示古都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填补我国西部大型歌剧演出设施的空白。

  “它的钢结构安装按照鲁班奖标准建造,精度接近领域极限,尤其是综合演艺厅、舞台两个屋顶拱形钢桁架结构施工……”谈起陕西大剧院,被工友们誉为“极限”专家、“传奇”老左的左树生,有太多的故事要说。有着19年工作经历、干过20个钢结构工程,左树生坦言,这个工程最有挑战。

  中建二局三公司西北分公司陕西大剧院项目结构工程师左树生。 中建二局三公司 供图

  力排众疑 推算说服专家组

  2016年6月,一场施工方案讨论会让左树生成为众矢之的。大剧院屋顶到底采用何种钢结构形式,是这次讨论会的焦点。

  经设计院设计,多数专家倾向于球形桁架结构形式,但左树生根据大剧院屋顶32米跨度、46米高,4千平方米面积,重2千多吨,4700多根杆件拼装的特点,却提出了拱形钢桁架结构形式,方案当场遭到了多数专家质疑。

  为了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明说服专家组,左树生开始“发狠”。

  他将自己禁闭在办公司里,24小时不间断进行计算和推演,进入到忘我的“疯魔”状态中。由于两个大屋面节点多,需要分别核算节点受力情况、还要参考类似工程及专家们的意见,计算具有复杂性、连续性和耗时性。

  左树生采用计算器演算和BIM建模模型演示进行全面推演,仅底稿就打了2千多张,饿了啃口面包、渴了喝口矿泉水、累了趴在桌上打个盹,晚上浓茶相伴解乏。当所有计算推演完毕,已经整整过去了半月,半个月里他体重骤降30斤。

  最终,通过计算,左树生终于得出结论。“架体每平方米要承受1吨重量,如果采用球形桁架结构,最大球体直径要超过难以想象的1.4米,而且多达13个连接点很容易将球体撕裂。”他认为,采用拱形钢桁架结构形式,虽然拼装难度大、精度要求高,但便于做节点加强,抗震性、安全和可靠性都能达到最佳,任何特殊受力都不会破坏架体结构。

  一个月后,左树生带着他的“成果”再一次站在方案论证会上。40分钟内,他把两种钢结构BIM剖面图不断演示给专家们看,再通过大量的演算数据进行说明,缜密的思维、精确的计算、直观的BIM演示效果、让专家们赞叹之余也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左树生回忆道,其中一位知名老专家当场心悦诚服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所有专家一致举手通过。”

  专家们被说服了。左树生的坚持,使他成为了避免这次重大设计缺陷的关键人物。

  左树生(右一)和工友们在一起。 中建二局三公司 供图

  反客为主 坚韧铸就“完美构件”

  闯过方案论证关后,左树生将面临加工难题,因为2毫米以内的精度极限不是轻易能加工出来的。

  “大剧院的钢杆件多数为圆形,杆件连接方式多样,连接口显斜面圆弧等多种复杂形状,而且各种杆件长短、粗细、大小不一,不仅不能同型号成批加工,还要按照拼装工艺前后顺序分批次先后加工,时间只有紧之又紧的一个半月。”左树生介绍说,有些厂家认为标准实在太苛刻,断然拒绝了项目。

  找不到厂家生产实物,之前所做的一切都白费,彼时,左树生横下一条心,设法找到了这家企业上至集团副总、技术总工,下至厂长、车间主管,凭着“不烂之舌”,硬是苦口婆心地说动了所有管事的人。

  加工中,左树生一改派驻监制只验结果的常规做法,不请自来,主动担当起了加工“总指挥”。借用厂里的钢尺、精度检测仪,根据BIM、安装工艺流程和自己深厚的技术功底,毫不客气地指挥了起来。他的做法一度让厂家观念颠覆,脑洞大开。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生产中,左树生处处透出的“专业范”顿时让厂家对他刮目相看。“厂家第一次接到这样精尖的任务,也深感压力巨大。”加工中,厂家从抗拒到接受再到配合,渐渐地开始全力听从左树生的派遣。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这位总指挥像不知疲倦的铁人,工人24小时2班倒都累得够呛,可左树生每天却要在车间里忙17个小时以上,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厂里怕他累垮了,开始轮流给他打饭,怕他吃不惯,甚至自掏腰包到外面去买。

  近两个月的奋战,左树生带领厂里工人制作的4700根杆件按期完工,合格率高达100%。他还给每根杆件编好详细的位置编码,方便现场安装时识别。

  厂家直言不讳地评价道:“这是我们厂有史以来加工出的精度最高,质量最好,最符合安装工艺流程的一批构件,堪称‘完美构件’”。大家都说,左树生的到来,大大突破了原有的技术壁垒,提升了员工的精气神。

  中建二局三公司西北分公司陕西大剧院项目结构工程师左树生。 中建二局三公司 供图

  神奇绝技 助力高空拼装

  搭设高空人工拼装平台、空中桁架整体定位1毫米,当拼装准备事项被扫清后,2016年9月,左树生根据构件的施工工艺主次、安装的先后顺序,展开了最后的昼夜拼装。他的两项绝技,也开始在安装一线大显神威。

  当时,虽然左树生为每根杆件都做了编号,工人也做了识图编码培训,但要从数量庞大的杆件中快速找出某一根,仍然不是容易的事。即使最熟练的工人也至少需要30分钟,但左树生却能轻而易举地找出任一需要的杆件。

  一次,有一根杆件工人用了半天时间也没有找到,无奈之下找到左树生说:“如果你能在半小时内找出来,我们今后就服你。”结果在工人计时下,左树生只用了3分钟就找了出来,工人们顿时惊奇不已,“神奇老左”的名号不胫而走。

  左树生说:“其实这也没啥。”所有杆件都是左树生亲自监制而成,每一根的特征、形状他都能如数家珍,可谓功到自然成。

  不仅如此,在杆件吊装时,左树生的另一项绝技更是让大家难以置信。所有有倾角的杆件,只是凭着他的眼力,在起吊前找好尼龙吊装带在杆件上的绑扎点,杆件吊装起来的倾斜角度正好就是拼装角度。绝就绝在他选择的绑扎点位置是如此精准,以致杆件吊装后,工人都不用在高空爬上爬下去扶正、校对杆件角度的操作步骤。

  要知道,拱形钢桁架有3层,高11米,最粗的杆件一个成人才能抱过来,这项绝技最受工人欢迎,因为它大幅减轻了工人工作量,减少了工人高空拼装风险系数,有效缩短了拼装时间。“眼睛就是尺子”,这可是左树生凭着长期一线摸爬滚打练就的独门真功夫。

  “你才是真正的钢结构专家。”2016年12月9日,在没日没夜的拼抢下,钢桁架按计划安全、保质的完成,左树生也受到了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

  左树生以自己的钢铁情缘,为这座具有时代意义上的地标工程装上了“鲁班奖”引擎,并扬帆起航。

  欢迎拨打“青年之声”新闻热线010-57380782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qnzsbjz@163.com;关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ID:qnzs20150428)、“青年之声”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系列报道: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①

  伊朗留学生曼娜:中国是我的第二个家 钟爱二胡和火锅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②

  共筑民心相通的青年之桥 合奏“一带一路”的青春乐章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③

  行走在“一带一路”的中国红会人:有人道需求的地方,就有红十字在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④

  “一带一路”论坛志愿者:微笑是最美的中国名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