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孙一鸣:“沉”下身子 听青声解青难处青情

发稿时间:2017-09-06 14:19: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用脚步丈量青情、以实干增色团徽。2015年以来,全团各级团干部秉承着“服务青年在基层、工作落实在基层、本领提高在基层、作风转变在基层”的理念,让深入基层、联系青年成为了常态。截至目前,团中央和团省(区、市)委机关分四批共选派了专职干部1391名“下沉基层”,占到机关干部数(除内部管理岗)的96.2%。为了更好地还原团干风采,用笔触勾画出下沉工作图景,中国青年网特推出团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系列报道,诉说团干心语、发出“青年之声”。

  团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系列报道⑤

  孙一鸣(左一)在南溪镇石寨村走村入户结对帮扶青年。本人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6日电(见习记者 刘喆) 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有一个著名的将军县,名叫金寨县。金寨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这里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

  2016年9月9日,团中央组织部干部孙一鸣抵达金寨县,为期4个月的下沉工作在这里展开。

  服务青年 充分尊重青年意愿

  孙一鸣说,“做青年工作,要坚持以服务为导向,加强和结对青年的联系,问需于青年,问计于青年,充分尊重青年意愿。”

  刚到金寨县,孙一鸣便一头扎入工作,与团县委的同志充分沟通交流之后,在全县整体工作的基础上,帮助团县委从“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基本职能出发,列出了下沉工作期间要完成的十件事,其中有八件是直接服务于团员青年的。

  团中央基层组织建设部为每位下沉干部提供了10万经费支持,用于下沉所在县区的青年之家建设。在此之前,金寨县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是由团县委联合县教育局、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金寨众爱公益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建立,所属单位多、开展团的活动少。结合团中央下拨经费的契机,孙一鸣向县委县政府申请了部分配套资金,建成了一个服务青少年、营造特色品牌的共青团专属平台——“12F青年创咖”青年之家。

  青年之家——12F青年创咖。本人供图

  “12F青年创咖”面积大概三百多平米,位于金寨县互联网+大厦内,周边聚集了多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是青年人群比较集中的场所。

  “12F青年创咖”成立伊始,孙一鸣便趁热打铁,和团县委的同志一起筹备召开了金寨县青年创业者协会成立大会,以“12F青年创咖”为基地定期召开理事长会议,鼓励青年创新创业,并对创新创业青年和项目进行帮扶,以“12F青年创咖”平台和青年创业者协会为基础,制定青年创业“导师制”——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一对一帮扶创业青年,提供及时、精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帮扶。

  “12F青年创咖”成立半年多时间以来,在青年创业者协会的支持下,通过“导师制”创业的青年达到200余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项目已经初具规模,逐渐成熟。

  孙一鸣说,“基础团务一直是基层团组织工作的重点,恰恰也是难点。”为了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孙一鸣配合团县委的同志统计了全县学校发展团员情况和毕业班年级团员比例,报基层组织建设部用于数据分析。为了了解基层团员和团组织的发展情况,孙一鸣在金寨县一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驻校蹲班”工作,并将一中特色重点班级“清华国学班”作为在金寨期间“1+100”直接联系青年的主要阵地。

  现在团员数量很大,初中学生毕业前几乎全部能入团,如果没有团员意识和荣誉感,不追求先进性,就容易成为一盘散沙。

  为提升团员意识和荣誉感,加强团员队伍先进性建设,在“驻校蹲班”期间,孙一鸣组织班级同学到金寨县红军广场开展了新团员入团仪式和老团员重温入团誓言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是加强仪式教育。”孙一鸣说,“之前一段时间学生入团随意性较大,团员的荣誉感和先进性难以体现。建立入团仪式制度,有助于增强仪式的规范性和感染力,让入团成为团员终生难忘的事情,使团员意识形成在入团前、升华在入团中、体现在入团后。”在与小团员的交流中,孙一鸣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激动的心情,“仪式的带入感让新团员认真对待入团这件事,让老团员加深对团组织的归属感。”

  实实在在联系青年,切切实实影响青年。为了加强青少年的维权意识,孙一鸣配合团县委向机关权益部申请了五千元经费,用于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精准扶贫 不让一户一人掉队

  金寨县地处河南、安徽、湖北三省交界地带,山地丘陵较多,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16年金寨县贫困人口达84000余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9353元。

  为了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工作部署,孙一鸣在下沉期间和团县委负责同志一起包干负责南溪镇石寨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说到扶贫工作的辛苦之处,孙一鸣总是很简略地几句带过,但是当时的困难却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克服的。金寨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周玉梅道出了实情,孙一鸣在南溪镇石寨村扶贫走访期间,连续一周都吃住在村里,白天挨家挨户走访,询问困难,提供帮助。由于村里村民住的比较分散,山路居多而且不通车,有时候为了走访一户贫困户要步行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孙一鸣和扶贫小组的同事坚持该访必访,一户不落。

  为了让当地居民早日脱贫,孙一鸣帮助当地青年联系驻上海、广东团工委,协调解决青年外出务工的需求,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来源。因为青壮年几乎都外出务工,村里多是老人和孩子,他们对扶贫政策不了解,孙一鸣就根据各家实际情况,将部分家庭适用但未享受到的政策给村民详细解释介绍。虽然听不太懂当地方言,但得知有贫困儿童上不起学,孙一鸣立刻帮忙联系,解决贫困儿童上学生活补助问题,并自掏腰包,资助困难学生。

孙一鸣(右二)走访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对接希望小学援建工作。本人供图

  金寨县是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所在县,从90年实施希望工程以来,先后帮扶十万名贫困学子走出大山,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希望工程同样也在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金寨县希望小学建设工作推进迅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为了能让更多的儿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下沉期间,孙一鸣与团县委负责同志一同前往海军蚌埠士官学校,争取希望学校援建工作。经过多次协商沟通,海军蚌埠士官学校通过官兵志愿捐助方式募集了50万资金,在燕子河镇援建一所小学——海娃希望学校。

  援建工程已于去年11月动土开工。

  奠基仪式那天,燕子河镇的群众自发组织了庆祝仪式,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张罗着放鞭炮的青年,也有满场乱跑嬉戏的孩子。孙一鸣回忆道,“场面并不是那么正式隆重,但很热闹。从老百姓脸上的笑容能看出来他们对教育致富、读书脱贫的期待。”争取到燕子河小学的建设资助,并不是孙一鸣扶贫工作的结束。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学环境,孙一鸣亲自去拜访为学校校舍做设计的六安市勘察设计规划院设计师,仔细查看燕子河小学新校舍的图纸,并对设计图纸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扩大教室,二是是否有必要设计2个楼梯。

  孙一鸣希望教室能再大一点,他觉得,“虽然现在只有十几个孩子入学,但是要以发展的眼光考虑问题。”

  关于他提出的是否有必要设计2个楼梯的建议,设计师解释,超过200平米的建筑,根据消防要求必须如此设计。但是楼梯多了一方面占面积,另一方面增加预算。为了在预算范围内让教室和活动室更大一些,孙一鸣和设计方进行了多次沟通,最后把原本设计在平层的卫生间和储藏间挪到了楼梯下面,在保证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做到了教室可使用面积最大。

  今年9月10日,海娃希望学校将举行竣工仪式并正式投入使用。

  现在,尽管已经结束下沉工作半年有余,孙一鸣还是忘不了金寨县的贫困群众,回到北京之后仍然与当地希望公益服务中心保持联系,了解未尽的帮扶事宜落实情况。

  红色基因 一定要代代相传

  金寨县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金寨县还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的主要发源地,先后组建过11支主力红军队伍,在革命战争年代,十万金寨儿女为国捐躯。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金寨县视察时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孙一鸣参与了《六安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工程》文件的起草工作,引领全市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六安市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首场报告会。本人供图

  为了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孙一鸣参与组织了六安市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首场报告会,请来了6位来自地方史研究、党校宣讲团、老红军后代等不同领域的代表,为500余名学生作了报告。“全程会场纪律良好,现场几乎没有低头看手机的。这说明对青少年有吸引力的不仅仅是青春派偶像、网络剧或者游戏,红色文化一样能够打动青少年。”孙一鸣有些欣慰,“最好的引导青年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认可这一文化就会将红色基因融入血液,将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红色文化不仅是六安人民、金寨人民的精神食粮,更应该是全中国人民的精神动力。为了帮助当地红色文化传播,同时更好地带动当地脱贫致富,孙一鸣陪同中青旅联科(北京)公关顾问有限公司的考察人员,开展红色旅游项目开发活动,参观金寨革命博物馆、金寨革命烈士纪念塔等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场馆,争取在六安开辟一条红色旅游线路。目前,这个项目还在沟通进行中。在四个月的下沉工作中,孙一鸣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受到了团金寨县委书记朱成亮的赞许,“孙一鸣同志下沉期间工作扎实,思路开阔,角色转变快,真正做到一到县里就扎入工作。下沉初期制定的十项工作一一推动落实,在下沉结束时全部完成。”

  “四个月的时间很长,在这四个月的下沉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做青年群众工作的好方法。”孙一鸣有些谦虚,“四个月的时间也很短,能够了解到、感受到的东西还不够全面。”

  “在后续的常态化下沉和到社区报到工作中,我将继续直接联系服务团员青年,珍惜和青年在一起的每一次机会。”孙一鸣感慨道,“努力解决老问题,坚持做好小服务,真心处下长感情。”

  相关链接:

  团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系列报道之一

  张晓博:在下沉工作中努力补好直接联系服务青年这堂课

  团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系列报道之二

  “下沉”团干刘智博:乡亲们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骄傲

  团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系列报道之三

  卜路:下沉基层 与青年“融”在一起

  团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系列报道之四

  吴德祖:“下沉基层”要从“站起来”开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