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强国有我.png

“青春华章·强国有我”系列作品通过记录青春榜样,讲述青年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的奋斗故事,激励广大青年网民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吸引人的短视频有爽剧 还有红色历史

一批90后、00后创作者正通过短视频平台,用实景还原、时空对话、沙盘推演等创新形式,打破红色故事传播壁垒。

青年突击队的滚烫青春

11月的新疆塔城托里县,天地间风雪弥漫。由中建二局华东公司承建的申能塔城托里风电送出工程在风雪严寒中全力推进,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突击队用创新与担当,确保这条“绿色电力大动脉”如期贯通。

2.jpg

图解数据|你关注外卖的食品安全吗?

从一根光纤到千亿产业

在长江与汉江交汇之处,这座科创之城活力迸发,正以全新姿态迎接高质量发展机遇。

1.jpg

00后大学生:以青春之手赋古纸新生

这些本应流传后世的艺术瑰宝,正悄然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她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些沉默的文明载体延续生命。

1.jpg

开板了!冰雪经济“热”起来

从北国雪原到南海之滨,从天然雪场到室内冰场,冰雪旅游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发展图景。

1.jpg

这些新科技,助他们跨越障碍

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仿生技术、再生修复技术……这些前沿科技,正在帮助他们跨越一个个障碍,迎来一个无障碍的温馨世界。

1.jpg

电动自行车车主注意!这些改装行为存在安全隐患

冬季到来,对于很多靠电动车出行的朋友来说,如何保暖成了头等大事。

1.jpg

赴汤蹈火 熔铸使命

以肩为桥、以手为梯,这支队伍以冲锋姿态践行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铮铮誓言。

2.jpg

辽宁丹东:科技助候鸟“去留无恙”

1.jpg

透过全运会 感受大湾区激情脉搏

作为此次全运会八个竞赛项目的举办地,香港如何承接好“全运会”这项重大赛事?下面我们就跟随记者镜头,到香港去看一看。

1.jpg

铁道兵纪念馆里的抗美援朝记忆

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1.jpg

大国重器传来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首个重大成果发布

通过这次江门中微子实验取得的成果表明,探测器达到了科学家们的设计要求,能够高效从事物理学研究。

1.jpg

重温童年课本里的质朴哲思:许地山《落花生》

用指尖捻开带着泥土气息的外壳,就能露出饱满的果仁。若是有过这样的体验,想必能读懂许地山在《落花生》里对它的格外偏爱。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篇短文,看看这埋土而生的作物何等可贵,听听家人闲谈里藏着怎样质朴深刻的做人道理。

2.jpg

“冰雪党”集合 一起解锁求学就业新可能

1.jpg

开养老院的年轻人想“终结”阿尔茨海默病

闫帅1987年出生,2006年接手父亲创办的普乐园养老院时仅19岁,一度成为“最年轻的养老院院长”。

1.jpg

在校大学生试水直播,别随“播”逐流

某高校农学专业大二学生王梦丽,第一次开直播是在运动会上,只是拍学校操场、不露脸,就收到了85元打赏,能顶她3天的伙食费。

1.jpg

打造“不打烊”的博物馆

除了将文物数字化,层出不穷的科技手段,还为文物保护、考古发现、观众体验等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1.jpg

技能人才,走上成长“快速路”

“我们推荐区内特色优势产业的技能人才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同时积极落实激励制度。”海珠区就业培训中心主任周绍聪说。

1.jpg

全运会多方位打造“奥运练兵场”

在田径大项上,十五运会增设了洛杉矶奥运会的新设项目——混合4×100米接力,以此考察国内各队的竞技水平。

1.jpg

推进长江生态保护工作 留住江豚的“微笑”

长得圆滚滚、黑乎乎,总是在“微笑”的小家伙,是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江豚。

2.jpg

中国“硬核”科技成果不断“上新”

1.jpg

这些炫酷新职业 配得上年轻人的野心

在我们身边,职业的样貌正在悄然改变。过去一些听起来有些“科幻”的工作,如今正成为许多年轻人奋斗的新领域。

1.jpg

做好准备,赴一场山野之约

趁着空闲,越来越多的人背着登山包、骑着自行车奔赴山野,在山林湖海间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1.jpg

当前全国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怎么防怎么治?

随着各地陆续换季进入秋冬,急性呼吸道疾病更易高发,流感病毒预计是今冬明春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原体。

1.jpg

纺织用“巧手” 火箭有“慧心”

伸出“脚”刹停锭子,探出“手”吸出断头,再将断头穿过钢丝圈、导纱钩、前皮辊,放进纺织通道,纺纱机重新运转起来。

2.jpg

@创业者 各地推出帮扶“组合拳”

1.jpg

“绿色”细节随处见 打造“碳中和”全运会

第十五届全运会正在进行中,本届全运会从场馆建设、能源保障、赛事组织等各环节都采取减碳措施,全力打造一届“碳中和”全运会。

1.jpg

从一台望远镜“看”源头创新

近日,全球首台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专用观测设备(AIMS望远镜)正式启用,人类观测太阳又多了一双“慧眼”。

1.jpg

我国科研团队在月球氧化作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据介绍,该研究成果由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共同完成。